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三位专家讲述中国流失文物背后的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宣布展览开幕
【高清】万里归来!796件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在国博展出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黄维、鲁婧) 今天下午,随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国博宣布:“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开展,700余件流失意大利多年的中国文物正式在中国观众面前亮相!10余年的追索,归途漫漫,796件流失文物终于“回家”!
为了更好地让观众了解这些文物,人民网记者独家采访了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及参与鉴定工作的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三位专家,讲述这些返还文物背后的故事。

马家窑文化四大圈纹双耳彩陶壶 (摄影:范立)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谈到马家窑文化四大圈纹双耳彩陶壶时指出,此件文物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是彩陶发展到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的一个转折点。“彩陶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量比例最高,达到70%左右,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中外学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分析、探讨彩陶花纹的演变、装饰手法的运用、装饰部位的选择等,研究工作在不断地深入。”

展览现场展出的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摄影:余冠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指出,目前展出的这些文物,主要是陶器、瓷器、紫砂器等。其中一些汉代的文物比较有标志性意义,“比如,我们看到的没有腿的马,这是晚期汉代山西、陕西特有的做法,马腿是用木头做的,木头腐朽了,所以就只留上半身了。”

展览现场展出的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摄影:范立)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点评这批作品时指出,此次返还文物量很大,文物跨度也大,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跨度几千年,主要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汉唐的陶器,还有一些其他的瓷窑为主,有比较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此次文物返还,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通过举办这次展览,也能警示国人要珍惜爱护文物。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物 中国 流失 意大利 文化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