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丧子母亲开通解忧热线 坚持18年挽救百余家庭
袁梅芳在接听电话。
18年时间,袁梅芳已用坏多部电话。
东野圭吾的一部现象级小说,让诸多读者都想追寻自己的解忧杂货铺。
在湖北荆门,就有这样一位奶奶,今年70岁,因家中设有情感咨询热线而走红网络。也正是因为这条细细的“解忧热线”,拉近了她与咨询者的距离,她被网友称为现实版“解忧杂货铺”。
奶奶名叫袁梅芳,生于1949年。退休前是荆门市汽车客运中心的职工。儿子1997年卧轨自杀后,她于2001年以个人名义创办了“袁阿姨热线”,用电话线连接一个又一个陌生人,倾听他们的心事,给予关心和帮助。
17日,新京报记者从荆门市委宣传部获得这样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袁梅芳共接听了13万余人次的电话,接待了一万两千多人上门求助,阻止了98人实施犯罪,让102人放弃轻生念头,挽救了129个家庭。
18年来,袁梅芳用坏8部座机,写了60余万字的热线日记。
为了更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2004年,55岁的袁梅芳还通过六个月的封闭式学习,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目前,袁梅芳身体康健,“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会坚持接听热线”。
谈初衷
儿子卧轨自杀 不想别人重蹈覆辙
新京报:为什么创办这样一个“解忧热线”?
袁梅芳:说起来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
13岁时,我母亲去世。婚后夫妻感情也不太好,让我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有了更深的理解。退休前一年,我的儿子卧轨自杀了,这对我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时我就打算追随他而去,但闺女跟我说,“如果你走了,我也会跟着”。我想已经没了儿子,不能再害了闺女。
但我知道,如果不从痛苦中走出来,活着也是熬。为他人服务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所以我想,那我就用余生来服务社会吧,让别人不再重蹈我和儿子的苦难。
新京报:服务社会的方式有很多种,是什么给你带来了创办热线的灵感呢?
袁梅芳:荆门有一档夜间大型谈话节目,叫“象山夜话”。很多听众跟主持人倾诉他们的烦恼。当时就想,为什么不借这个平台来帮助听众朋友呢?这样能帮别人也能解脱自己。所以就每晚都参与。没过多久,听众朋友都非常喜欢我,他们要到了我的电话号码,很多人在节目之外给我打电话,我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他们又反馈到“象山夜话”,然后就有更多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写信。热线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通了。
新京报:第一个热线电话是什么时候开通的?
袁梅芳:2001年。我是1998年退休,1999年到2000年这一年时间参与节目互动,2001年开通“袁阿姨热线”。开通后,我就给热线定了四个方向——心理咨询、情感解困、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到现在已经做了18年了,对我的称呼也从“袁阿姨”变成了“袁奶奶”。
新京报:平时你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袁梅芳:开热线就是为了我儿子。刚开通热线的时候太苦啦。我几乎晚上都没睡过整觉,半夜也有人打电话。所以我每晚都十二点以后睡,而且经常被电话吵醒。近几年稍微好一点,晚上电话少些了,可能大家也知道我年纪大了。
新京报:每天倾听别人的烦恼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困扰吗?
袁梅芳:没有。虽然每天接收的都是负能量的东西,但这些并没有给我带来负面的想法。因为我是从痛苦中走出来的,知道痛苦是什么滋味,也知道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刻需要人的关心和帮助,人在绝望中需要有人来拉一把。
我把他们都当作我的亲人,如果亲人出现问题,你永远不会感到厌烦,觉得别人往你这里倒垃圾,我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只觉得这些人很真诚,他们不愿把自己的痛苦烦恼告诉别人,但却愿意告诉我。这是对我的信任。
谈经历
用关心阻止了欲杀人的小伙
新京报:来电的人一般向你求助什么问题?
袁梅芳:范围非常广,有预谋犯罪、自杀的,再就是工作、婚姻、家庭方面的,五花八门。以前想着这些肯定是电视里才有,但在办了热线之后,我发现电视上、小说里的人间百态都呈现在我面前。但主要还是家庭方面的最多,这部分占了60%。
新京报:开通热线以来,令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电话是什么?
袁梅芳:武汉黄陂有个小伙子,那时23岁。他通过媒体知道我,2005年11月5日晚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听出我对他的关心,就说,“袁阿姨,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报警也别管我,2006年春节我要去随州杀四个人。”
我听得心惊胆战,就要来了他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第二天我给他寄了五千字的长信。他收到后告诉我,“袁阿姨你是对牛弹琴”。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两天跟他通一次电话,每星期给他写一封信。终于在2006年的2月6日早上,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袁阿姨,我听你的。”这真是我一生都难忘的。
新京报:有人在实施犯罪前来询问你的意见,你如何看待这个群体?
袁梅芳:如果他们真的是无恶不作,一点也不会犹豫或者后悔的话,就不会给我打电话了。实际上,还是有一线希望挽回的,只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有人给他们指引,帮他们排解痛苦。
新京报:受帮助的人解决问题后还会经常跟你联系吗?
袁梅芳:因为帮助的人太多了,我也没想别人回报我。但现在还有六七个人和我保持联系,我们成了好朋友。
谈继承
传承者既要有爱心也要有专业知识
新京报:18年坚持下来,应该需要更大的动力和决心,这期间,你有想过放弃吗?
袁梅芳:这18年来,我是靠着退休工资生活的。曾经,我也因为遭受别人的非议,产生过关闭热线的念头,但经朋友劝说后,还是将热线电话坚持了下来。
新京报:这个热线电话你还打算做多久呢?
袁梅芳:只要我身体没问题,都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也有热心网友建议我将咨询时间缩短,但都被我拒绝了。
我也招过一些志愿者,但是来电话的人都会问一句:“是不是袁奶奶”,大家还是信任我,如果不是我可能对方就不太愿意说了。所以我也没让志愿者们来接过电话,只要我身体还过得去,都会自己坚持下去。
新京报:听说你已经为热线选好“接班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继承者呢?
袁梅芳:首先,肯定是要有爱心,没爱心的人,是做不了这个事的,更不可能长久地坚持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同的人来咨询,你不能每次都三言两语糊弄回去。
我自己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我选定的接班人李琴是十里牌小学的老师,她也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她跟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志愿者。
新京报:你的事迹在网络上走红,你如何看待?
袁梅芳:我也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但我很平静,只觉得我做的事被社会认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同时,这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以后我对这个热线就要更加用心,要做得更好,才能回报大家对我的厚爱。
未来,如果大家遇到一些烦恼,也可以打给我。我的电话是:0724-2349957。
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刘梓桐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袁梅芳 热线 解忧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