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99%国人活得还是不健康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强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近日一项发表在《中国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针对我国近50万人调查发现,99%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均是“慢慢养病”。
不良饮食习惯是“罪魁”
2016年全球慢病导致的死亡占72.3%,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少体力活动是影响慢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应具有4种健康行为/状态,即不吸烟、体重指数小于25、达到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符合当前膳食指南推荐的健康饮食习惯。一个人拥有的健康生活行为/状态越多,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的风险就越低。
此次《中国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分析》研究中,研究者遵循以上标准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将健康生活方式定义为6项,每达标一项可得1分,即不吸烟、不过量饮酒、饮食习惯健康、体力活动积极、体重健康、无腹型肥胖(男性腰围小于85厘米、女性腰围小于80厘米)。结果显示,2004~2014年,国人健康生活方式得分不升反降,近50万人的平均得分仅为3.1分,81.4%的人得分在2~4分之间,所有生活方式均健康者仅占1%。
从各类生活方式健康的比例看,饮食习惯不良是“罪魁祸首”。数据显示,91.3%的人饮食习惯不健康;47.4%的人体重不健康;41%的人体脂不健康;有吸烟、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分别占29.4%和7.4%。“吃得多、营养不均衡是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强表示,从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看,国人的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明显增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果摄入不足,谷物消费量逐年下降。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还批评了中国饮食高钠、少粗粮、少水果的问题,并指出中国2017年因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均排在世界人口前20大国中的首位。
此外,身体活动减少也严重影响了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缺乏运动与癌症、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发病率升高息息相关。《国际行为营养学及身体活动杂志》刊载的研究发现,1991~2011年,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近50%,另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近八成成年人缺乏身体运动。
研究也指出,女性、农村地区和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生活方式相对健康,不同人群身上表现出特征不同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例如,男性吸烟、过量饮酒问题较明显,女性肥胖问题更严峻;城市人群最大的问题是体力活动水平低、肥胖问题严峻;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吸烟、过量饮酒和不良饮食习惯较多。
浙江人活得最健康
此次研究主要涉及哈尔滨、青岛、苏州、柳州、海口、河南、甘肃、四川、浙江、湖南等10个地区的人群。结果显示,各地区得分存在明显差异。浙江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最高,男性为3.0分,女性为3.9分。
曾强表示,生活方式是人们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各个地区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既受到地区文化、信仰与习俗、地理环境、气候与物产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受到个体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以浙江为例,该地区生活方式相对更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环境与遗传因素。人体能量代谢易受温度影响,通常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就升高13%。浙江位于亚热带,气温相对较高,当地人整体的身体代谢率较高,体重、体脂等也较健康,这样的“体质”基因还能遗传给下一代。
2. 饮食油盐少。浙江北部河道纵横,西南丘陵起伏,东部沿海渔场密布,当地人可以吃到丰富的新鲜蔬菜和大量水产品。此外,浙江菜素有清淡纯鲜的美名,食物油盐相对较少,清蒸烹饪较多,菜肴精致且量小。
3. 吸烟饮酒少,爱喝茶。数据显示,浙江男性饮酒率为42.59%,低于全国男性平均水平48%,而且,喝酒类型多为黄酒和葡萄酒等,很少喝高酒精含量的白酒。此外,浙江人爱喝茶,常喝茶有助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4.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知识会越来越关注,生活方式也会更健康。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3.03%,与全国平均水平14.8%相比高出不少。该地居民主动体检和参加健康管理的比例也较高。
健康生活,做到三点
“生活方式处于大的社会系统运行之中,社会转型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曾强表示,一方面,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使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也造成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普及。比如,人们消费加工类食品增多,快餐式饮食普遍;代步工具使用频率提高,从事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的人数和劳动时间大大减少;吃得多、营养不均衡、动得少等。另一方面,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获取、理解、运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不足,直接制约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
曾强认为,提升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培养,培养的主动性在于人们自己。他建议,个人做好以下三点:
1. 少吃多动。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建议人们控制食物总摄入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取量》一书推荐,健康成年女性每天需摄取1800~1900卡路里的热量,男性需1980~2340卡路里的热量。身体活动要发挥“见缝插针”的精神,充分利用外出、工作间隙、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尽可能增加“动”的机会,例如,能走路、不开车;能站着、不坐着等。
2. 改变“快餐化”饮食习惯。为追求“快”,快餐加工时间大大缩短,多使用煎炸炒等烹调方式;食材种类较为单一,不易长时间储存的蔬菜类较少,且经常选用成品、半成品食材,不够新鲜;食物中往往加入很多油、盐或糖,以刺激食欲,这些都不符合健康饮食的原则。建议大家尽量少在外就餐或点外卖;饮食结构要均衡,多吃蔬果、奶类和豆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油少盐少糖。
3. 提高健康素养,将健康意识付诸实践。近年来,全民健康素养一直稳步提升。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公民健康素养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基本技能三方面,分别为25.82%、14.3%、16.38%。可见,很多理念提升未真正落实在实践行动中。因此,呼吁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积极主动地减少和纠正不良健康生活方式。
曾强呼吁,政府仍需加强控烟力度,宣传推广限酒理念,媒体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减少酒广告,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教育大众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记者任琳贤)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健康 生活方式 饮食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