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打造新供给 激发新动能——从制造业“变身”看中国经济动力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题:打造新供给 激发新动能——从制造业“变身”看中国经济动力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姜琳
工厂“玩”起了“爆品”集市、“快闪式”制造在品牌间兴起、“国潮”风加速跨界融合……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融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制造之变”不断释放发展的活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期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均明显加快,利润回暖。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9%。
制造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蕴含的潜力、积蓄的动力。尽管当前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但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不断壮大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图景将愈发清晰。
制造之变带动消费、服务之变
无锡一家针织衫制造厂总经理杨桂萍没有想到,自己做了几十年外贸批量加工,会有一天开起“爆品”集市。而从和消费者“对话”中得到的“商机”,远大于一张张订单。
不久前,国内服装品牌依文集合上百家优质制造工厂在主要商圈办起集市,杨桂萍参与其中。用大数据预测“爆品”,让工厂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短短一场集市销售额超百万元。
“以前拥抱的是订单,现在拥抱的是市场。”杨桂萍说,“直供”消费者的模式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为制造商带来商机。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改变正从工厂开始。
突破柔性制造技术,不少制造工厂试水大批量个性化定制;将人工智能引入生产,“无人”工厂、“黑灯”工厂逐渐增多;“变身”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全产业链的共享共创……
“我们一个半导体显示器件的中试周期原来是14天,现在通过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产品设计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融入了新技术、新模式的新工厂,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工厂之变,带动消费、服务之变。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柔性生产等模式不仅将制造与消费“无缝衔接”,制造本身也成为一种消费。把工厂“搬进”市场,以非遗体验、创意制造等为代表的体验式制造、“快闪式”制造正在流行。
从智能制造到生产性服务,不少制造品牌转型信息服务、工业服务提供商。工信部数据显示,企业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30%。基于此的新消费、新服务不断拓展。一季度,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6.7%。
“当前,以技术进步、转型升级为代表的制造变革正为消费、服务带来生机。这些都是新旧动能加快转化的表现。”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有机衔接,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
优势相互叠加,打造数字时代新供给能力
制造之变的背后是创新。
黄利斌说,今年以来,尽管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新的下行压力,但得益于完备的产业体系、坚实的制造基础和吸收新技术的巨大国内市场,我国制造业在直面挑战中不断提升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创新加速涌现。
一组数据格外醒目。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幅同比分别达到102.7%和109.7%。
黄利斌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均取得长足进步,并已建立起全球最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体系。依靠创新驱动而非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提升,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热情逐步攀升。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将制造优势与网络化、智能化相叠加,中国制造正逐步形成数字时代新供给能力。
效率红利是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过去一年体会最深刻的词语。去年,全球市场“风云涌动”,联想果断实施智能战略转型,由上一年同期净亏损近20亿元大幅跃升为净利润16亿元。
工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8%和7.3%。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6.9%。
“今天的投入将带来明天的产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这些既表明企业创新意愿和动力加强,也反映了企业、产业和社会对我国制造业的良好预期。重视研发、紧盯市场、变革机制,中国制造正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经济新动能
“必须始终站在产业创新的最前沿,紧跟客户需求,以人才作为推动创新的‘智撑点’和原动力。”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钱刚表示。
依靠“高、精、特”,中信泰富特钢下属兴澄特钢,已连续九年位列世界轴承钢产销量第一;其几周前研制出的全球最高级别系泊链钢,为企业再添“独门”产品。
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层次,一季度我国钢材净出口同比增加256万吨。这是连续三年下降后,我国钢材净出口实现首次增长。
“技术改造是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黄群慧说。
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政策“组合拳”,极大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壮大经济新动能。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尽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先进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仍有差距。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加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国制造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制造 制造业 中国 创新 经济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