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一中院:民间借贷案件8年增幅超10倍 成民商事审判第一案由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徐艳红 通讯员 陈实 郭帅)5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召开“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一中院民间借贷案件审判白皮书(2011-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称,在过去8年里,民间借贷案增幅超10倍,民间融资成本显著攀升,成为民商事审判第一案由。
北京一中院新闻发布会现场
白皮书称,8年间,北京一中院及其辖区法院共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数量65605件,涉及金额500.3亿元,案件增幅超过10倍,民间借贷案件已经成为民商事审判第一大案由。
北京市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在存
民间借贷也成为民企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白皮书显示,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以个人身份借款的情况日益增多,占比从2011年的19.44%上升至2018年的38.89%。
同时,民间融资成本显著攀升,2018年平均融资成本已超过20%。大量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个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转向民间融资市场寻求资金。
北京市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立娜
随着“互联网+”与民间借贷市场的深度融合,网络借贷案件不断涌现,北京一中院2016年受理第一起网络借贷案件,2017年受理104件,2018年受理163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带来款项交付方式变化,电子转账达到8成。
此外,民间借贷案件中涉嫌非法集资、“套路贷”等刑事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事人抗辩存在集资诈骗、非法暴力讨债等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277件,案件占比9.24%。
结合民间借贷特点和社会治理短板,白皮书梳理了当前面临的虚假诉讼、“套路贷”、职业放贷行为监管、网络借贷、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等十大难题。
一中院还结合民间借贷合同从磋商、订立到履行、救济的全过程,为出借方、借款方和网络平台三方梳理出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的十项提示。借款前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信息,双方达成借款合意时规范合同约定,有正式书面凭证。出借款项或归还款项应当尽量通过转账形式并注明转款原因,避免现金交付。大额借贷要妥善设定担保,采取增信措施,如担保、抵押、质押等方式降低违约风险。
针对“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白皮书建议,借款方要防范借款套路,避免上当受骗。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资金,对不合常理的做法提高警惕,发现可能涉嫌被“套路”的,及时寻求法律救济。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借贷 民间 案件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