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登着天梯上国门——记者跟随戍边官兵爬雪山上卓拉哨所
新华社拉萨5月31日电 题:登着天梯上国门——记者跟随戍边官兵爬雪山上卓拉哨所
新华社记者 刘小红
记者近日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采访,跟随戍边官兵“爬”上海拔4687米的卓拉哨所。
高原反应始自拉萨。从拉萨乘火车到日喀则,又换乘4小时汽车,才到达亚东县。
要“爬”哨所,已是次日。
清晨,在团长李广华“监督”下,记者在脸和脖子上涂抹了高原防晒霜。“高原雪山上紫外线强,没有防晒霜,会晒脱皮。”李广华说。
从团部出发,车在群山间驶过无数“之”字形弯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不断掉落的滚石,路面雪水泥泞坑洼,记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起初,山上松柏高大劲拔,杜鹃鲜艳夺目。再往上走,只见灌木傲风雪。最后,海拔升高,除了积雪已无绿色。
到达连部后,大家徒步前往卓拉哨所。
一行人戴好面罩、墨镜。“面罩、墨镜都不能摘!”上士余伟强调,“防止脸晒脱皮和雪盲症。”
记者穿好作战靴,下士王文辉帮忙用胶带把靴帮和裤子缠紧。“雪水进鞋里,会冻伤脚。”
上卓拉哨所其实不准确,应该是“爬”——从连部到卓拉哨所,还要爬三个陡坡。
第一道难关便是“忘乡坡”。“往上爬一步,离家乡就远一步,忘断乡愁。”上等兵陈梦说。
“跟着我脚印,踩实!”没膝的雪坡上,余伟时刻提醒记者。为防止滚落雪山,大家腰间用绳子连在一起。
山陡,爬行中,前面人的脚几乎踩到后面人头。雪深,常常没膝,后面人踏着前面人的脚窝一步步挪动。没多久记者就心跳加速,爬几步就得停下来喘气。
1个多小时后,我们才爬过这道坡。
向下看,陡峭的雪坡让人不寒而栗。向上望,巨石突兀而出,似乎要倒扣下来,不时有碎石掉落,滚落山下不见踪影。
“前面就是‘忘情坡’,要格外小心。”余伟解释说,“忘情坡”最险,注意力须高度集中,连家人也无暇思念而得名。
这里雪更厚,坡更陡。大家在积雪中跋涉,步履蹒跚,手挽手前进。没多久,精疲力竭的记者头昏胸闷。列兵刘宇翔见状,赶紧拿出便携式氧气罐,让记者吸氧。
脚蹬着凸出积雪的岩石,防止滑落雪山,记者躺在雪上大口大口呼吸氧气。此刻,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体力,更需要毅力!
突然,记者脚下一滑,一只脚卡在积雪下的石缝里。大家连拉带拽,终于把记者的脚从石缝里取了出来,幸好没有受伤。
“积雪下有很多暗坑暗缝,能卡住脚和腿,甚至掉下去人。” 余伟说。
一路上,除了寂静的山峰,就是白晃晃的积雪。数公里的行程,仿佛没有尽头。
爬上“忘情坡”,就是“忘忧坡” ——忘却忧虑,苦中作乐。
翻过“忘忧坡”,还要登上266级台阶,才能到卓拉哨所。
高原气候多变,山脚下晴空万里,半山腰飘着雨点,此刻,山顶雪花飞舞,一会儿,又落下黄豆大的冰雹。
历时近5个小时,我们才爬上哨所。在2018年运送物资的索道建成前,这条艰险爬行路上,官兵们常背着给养物资上山。
卓拉哨所四季风雪不停,每年大雪封山后与外界隔绝长达半年,一茬茬戍边勇士甘于奉献守边疆。他们的青春,已融进祖国的山河!(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记者 哨所 卓拉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