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我国将首批“捕风”小卫星送入太空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 王菡娟)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利用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将首颗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信号技术的捕风一号A/B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支国产小卫星“编队”将实现我国全天候探测海面风场零的突破,为台风海洋监测预报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陆风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在海面反射后,会受到海浪影响而发生变化。捕风卫星同时接收中国和美国GNSS直射和反射信号(GNSS-R),通过标定和反演,解码出“起浪”背后推手“风”的信息。“海面风场是台风预警和预报最关键的要素之一,目前应用急需而观测手段缺乏,捕风一号利用GNSS-R信号能穿透降水的特点,可获取台风中心厚云或强降水区域高质量海面风场信息,是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大气观测的重要补充。”
在冰川、积雪厚度、土壤湿度等监测方面,捕风卫星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气象局作为捕风一号卫星主用户,将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建设业务试验系统,应用该卫星开展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技术(GNSS - R)在轨演示验证和相关科学试验研究。此前,中国气象局已为捕风一号全天候卫星海面风场测量信息进入全球和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进行了技术储备。后续,新数据的应用有望提升我国台风监测和精准预报能力。
1993年,欧空局科学家首次提出GNSS-R概念。2016年底,与捕风一号类似的美国国家航天局飓风监测卫星(CYGNSS)发射入轨,目前已实现了多个飓风的有效监测。
当前,各国均在大力发展低轨微小卫星星座,小卫星已经成为天基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力量。这其中,作为国内外遥感和导航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捕风卫星因只被动接收导航系统信号,可采用微小卫星平台,质量仅为常规对地遥感卫星的几十分之一,同时还具有研制周期短、部署快、性价比高的优势。捕风一号卫星星座快速组网和运载火箭海上快速发射技术,也为后续风云气象小卫星星座观测技术提供了技术准备。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卫星 捕风 送入 太空 gnss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