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坚守与突破:

制造业对金融也有这些诉求!

2019年06月18日 11:03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房地产属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对此,很多人有不同意见。”从事房地产行业25年的北京民建会员、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会长黎乃超给出了这样的理解。

在他看来,房子和汽车厂一样,开发商也是把钢筋水泥、窗户、设备等等集成起来生产一个产品叫“房屋”,它也有着融资难的问题。

很多人眼中的房地产商是高大上的,而据黎乃超说,他每天都灰头土脸、皮鞋上一层土。

“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在种庄稼,我们在‘种’钢筋水泥。因为我们是房屋的生产者,所以责任非常大。钢筋绑没绑直、墙砌得正不正、装修是否合规、设备是不是按照规定放在了该放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要随时检查的内容。如果不符合规范,交房的时候买房人就会投诉。同时,我们的工期又非常紧,政府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只有封顶后才能收钱,那么我日常的资金成本就非常高,每天一睁眼,一辆奥迪车没了,或者说,这也是开发商不容易的地方。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如果能有一个担保公司给我们做担保,能给我们放贷款,成本问题我们可以坐下来谈,但现在苦于没有这样的机构帮助我们。”黎乃超这样说,听者从中感受到了他的压力。

房地产企业不是很好从银行拿到钱吗?这是很多人的普遍印象。

“这样说吧,行业前10名可以拿到贷款,前20位有资格和银行就这个话题讨论,前50位的开发商通过努力可以拿到贷款,其余的基本不太可能,这就是目前开发商的现状。”黎乃超这样说。

如何解决?黎乃超表示,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而从制造业企业的角度看,黎乃超也有如下建议:一是在政策引导扶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驱动下,寻求市场运营模式的新亮点;二是金融机构应多提供额度适中、利率适中的住房租赁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资产证券化等;三是搭建房地产行业生态系统,做活上下游产业链。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制造业 金融 黎乃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