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杨卫常委:基础研究是通往制造强国的直通车
基础研究是通往制造强国的直通车
——杨卫常委的发言
通往制造强国之路有四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产业管理的集约化和高效率,如世纪之交的“中国制造”与“块状经济”等,它只涉及经济管理效率方面的提升,尚未彰显技术创新元素。第二级台阶体现了技术追赶,采用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形式,确立中低端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如我国在重化工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第三级台阶体现了技术上的创新性突破,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大国,如国防技术、高铁、核电、通讯领域的崛起,但在核心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尚借助于现有的学科知识。第四级台阶是从基础理论的突破开始,造就颠覆性技术,创造新产业,获得以知识为内涵的引领性红利,塑造制造强国。
因此,制造强国的特征,体现为以基础研究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碾压现有的制造手段。其典型案例是二战期间由机器破译而形成的战争信息优势、由物理学突破而形成的压倒性核技术力量和当今信息化时代由搜索引擎技术突破而引起的数据革命、由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突破而引起的移动云计算革命。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完备的大国,在产业链条上已经没有致命的短缺。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等都是地大物博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大国之间的“卡脖子”行为只能借助于引领性技术。因为突破低端技术瓶颈的难度远低于突破高端技术瓶颈的难度,高端技术可以卡住低端技术的“脖子”。基础研究是我国赢得“卡脖子”博弈的关键。从防御的角度来说,基础研究的突破可以把原来的技术弱项(即“脖子”)变成强项;从进攻的角度来说,基础研究可以造就卡住对手“脖子”的强有力双手。为这两个目标服务的基础研究应该是由国家利益牵引、服务国家需求的基础研究,是广泛发动、全面探索、重点布局、梯次冲击的基础研究。
评价体系是保证基础研究良好生态的关键,完善基础研究评价体系是当前最应该下大力气抓的工作之一。建议从评价体系中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方面分别着力。
主观评价的主渠道多采用同行评价的形式,是学术共识型评价,每个评价者有不断演进的学术世界观。“关系网”是这类评价的痼疾。在解决这一“痼疾”的过程中,出现了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我国的主观评价体系出现扁平化,即各学科公正而又有战略洞察力的杰出评审专家的影响力权重降低,而一般专家的统计作用上升。杰出评审专家在过去被认为是伯乐,而现在却被认为是有利益关联的说客,导致评价取向过于求稳,对颠覆性技术创新不能第一时间识别。建议实行“责任专家评审制”来增加评审专家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并在战略科学家的指导下判定重要的“从零到一”的突破尝试。
客观评价是基于各种数据手段的定量评价,数据库、分析工具、评价指标体系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尚没有形成在世界上有引领作用的客观评价理论体系,建议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在评价体系中除近期的学术影响力外,再增加对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潜在影响力评价;二是发展突出高风险、高回报特征的非共识评价;三是发展基于跨领域、跨媒介计算的交叉学科评价。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客观评价更好地发挥作用,使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发言人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