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古人如何过“夏至”?尝食角黍、互赠扇子和放假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上官云)“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间走到六月中旬,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如约而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空调房、冰西瓜成了许多人的最爱。
在古代,夏至其实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诗经》里有“年丰多黍”的句子,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来祈求丰收。辽代时,女子之间还会互赠扇子与香囊。
夏至原本是个节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
过去,古人们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民俗学专家高巍说,在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夏至雨点值千金”说明了此时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人们会在夏至举行隆重的祈福仪式,皇帝则会“祭地”祈求丰年。司马迁所著《史记·封禅书》便提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另外,民俗学专家王娟说,夏至时很多农作物已经开始收获了,所以还会举祭祀谷神的仪式,表示答谢。
古人怎么过夏至?放假、尝黍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古时食俗。《吕氏春秋》记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
此外,《诗经》中也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除了各种时令小吃,高巍说,古代夏至还有一个“福利”: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宋朝则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随着端午节的出现,很多‘夏至’习俗被挪到端午,比如,夏至时辽代女子之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这一习惯延续很久,后来便不存在了。”高巍称。
“冬至馄饨夏至面” 饮食养生宜清淡
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炎热时刻的到来。防暑降温之外,大家也会在饮食上做出一些调整。
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在江南一带很多地区,“夏至吃面”是一项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令人馋涎欲滴。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尽情享用生菜、凉面了,新面上市既可以尝鲜,又能吃点生冷食物降火开胃。夏至时,街头巷尾的面馆人气颇旺,各种面条都很受欢迎。
夏至时,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高巍表示,天气炎热时,饮食也应当适当清淡一些,避免脾胃负担过重,可以喝一些绿豆汤或者冬瓜汤,消暑降温。(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夏至 放假 古人 互赠 扇子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