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要闻 要闻
红旗跃过汀江——寻访福建长汀县水口村红军渡口的历史印迹
新华社福州6月21日电题:红旗跃过汀江——寻访福建长汀县水口村红军渡口的历史印迹
新华社记者李松、梅常伟、刘斐、刘羽佳
群山逶迤、江流绵远……
新华社记者再走长征路,寻访到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横渡汀江的渡口——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红军渡口旧址。
穿过水口村,记者看见渡口台阶右侧挺立的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红军渡口”四个鲜红的大字。
至今,当地人还口口相传着红军在水口渡江的故事。
“1929年5月19日下午,红四军大约一个连的先头部队,提前一天到达水口。”长汀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执行秘书长兼老区精神研究会会长王坚说。他是一个地道的长汀人,长期致力于原中央苏区口述历史的抢救挖掘工作,对红军过渡口那段历史颇有研究。
“第二天,红军大部队陆续到水口,分散驻扎在水口的米行坝、坪岭的大草坪,还有的驻扎在水口周边的村庄。”王坚说,“先头部队事先在每户人家门墙上画有符号标记,各个分队的红军按照标记定点用餐,非常有序。”
据王坚介绍,渡口附近的几家药店在红军来之前都关店撤走了。只有在水口码头开设恒德堂药局的恒德堂老板因比较了解红军,才一直敢开门营业。
恒德堂老板的后人曾向王坚有过这样一段叙述:
红军需求的药品量大,给出的药品价钱很实在。红军大部队过江后,还留下人负责还款还物。为表示感谢恒德堂积极配合红军制作急用药品,一位红军干部还送给恒德堂一套青花瓷的茶具。
“红军渡江过程颇费周折。”王坚说,红军先头部队来到水口时,正值汛期,水位很高,没有桥,红军过渡必须靠木船摆渡。然而,环顾四周,却不见一舟一楫。
原来,船夫们听说有部队来,一时弄不清是什么军队,怕人和船被扣留,就把船撑到远离渡口的河滩隐藏,人也躲起来。
红军派出很多人到处找船,终于在附近的蓝坊村发现一艘大木船,经多方打听才找到船主人,当他知道身穿灰军装、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而且态度和蔼,讲话诚恳,疑虑很快消除。
在当地地下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红军战士找到9条木船18个船工,他们对船工们说:“麻烦你们替我们撑船摆渡,会给你们工钱的。”船工们半信半疑,把船撑回到水口码头。
于是,红军先头部队坐渡船过江,控制了河东的主要制高点。
“5月20日上午9时许,红四军大部队从四都过濯田来到水口,准备渡江,而尾追红军的赣敌李文彬部已和红军相隔不到一日路程。不巧的是,部队刚到渡口码头,突降暴雨,江水猛涨,150米宽的汀江激流滔滔。”王坚说。
渡河,渡河!形势迫在眉睫!
“平时摆渡只要一个人一根船篙就行,当天摆渡每条船都有两三个船工,甚至还把船桨也用上了。”王坚解释说,“用船桨划船身才不容易被大水冲偏,可走直线到达对岸。”
“从当天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4点,9条木船不间断地摆渡。”王坚说,“6个小时,红军3000余人全部顺利渡过汀江,彻底甩开敌人。红军给每个船工发了一块银元。”
有些船工看到红军买卖公平,爱护百姓,才明白了这是一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队伍,在摆渡送红军过江后,当天就回家告别亲人,并约上同村的伙伴一起参加了红军。
红军挥师过江后,直插闽西腹地,一举攻下龙岩、上杭,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地方赤卫队,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这年秋天,毛泽东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豪迈诗篇。(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