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友谊塔下话友谊
新华社平壤6月23日电 记者手记:友谊塔下话友谊
新华社记者 程大雨 江亚平
苍松翠柏下,一座雄伟的石砌高塔耸立在朝鲜首都平壤市区牡丹峰麓。其挺拔伟岸的英姿,令每一位从旁经过的人都肃然起敬。这便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的丰功伟绩而修建的中朝友谊塔,是两国友谊的一座丰碑。
中朝友谊塔建成于1959年,并于1984年进行了扩建。塔身由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赴朝作战。不久前,朝方又对友谊塔进行了修葺,并在塔前石阶下方左右两侧新增了两块石板,标上了“1950”和“1958”这两个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与班师回国的年份。
谈起中朝友谊塔,平壤市一所中学的教师金相国感慨良多: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奉献出的鲜血和生命。“我经常路过友谊塔,每次经过都很有感触。”
金相国说:“中国在朝鲜人民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我们把中国人民看作血脉相连的亲人和家人。”
金相国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他告诉记者,从他父亲的口中他听到过许多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英雄事迹,“也由此明白了,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朝中两国一定会携手共进”。
他说:“作为平壤市的一名中学教师,我也会教育朝鲜的年轻一代传承和发扬朝中两国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我坚信,未来朝中关系会取得更大发展,这不仅是我个人,也是所有朝鲜人民发自肺腑的共同心声。”
91岁的李东三老先生则亲身参加过上世纪50年代初的那场战争,他对当年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战斗的往事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他和中国战友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永生难忘。指着不远处的友谊塔,老先生连声说:“朝中友谊,万古长青!”
友谊的丰碑高耸在山麓,更扎根在朝鲜人民的心里。在平壤街头、餐厅或商店,正在学习中文的年轻人有时会主动跟中国人打招呼和攀谈。来朝旅游的中国人也感受到朝鲜服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友善,尽管有时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在风俗习惯上有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朝鲜中央电视台近日在黄金时段分别播放了中国影片《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让朝鲜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去年,朝鲜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毛岸英》等中国电视连续剧。
当前,朝鲜各界正全力贯彻落实新战略路线,积极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们渴望学习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而加强两国间的务实合作和友好交流,也成为朝鲜民众的普遍呼声。
走过70年辉煌历程的中朝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在22日刊发的一篇评论中说,“根深之树不动于风,源深之水不会涸竭”。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民意基础以及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的中朝友好关系,也必将如同根深蒂固的大树和源源不断的深泉一般,枝繁叶茂、永世长存。(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友谊 朝鲜 中国人民 塔下 志愿军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