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政策前沿 政策前沿
从“挪穷窝”到“谋新业”

贵州省绥阳县风华镇虹桥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黄 云摄 (中经视觉)

绥阳搬迁群众在虹桥社区文体广场锻炼身体。 姚 浩摄 (中经视觉)
近年来,贵州绥阳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引领,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积极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以前在山上种辣椒,顶着烈日,一天下来要被晒掉一层皮,收入还很有限。现在比以前轻松很多,不仅搬入新居,我们还有了新工作,每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在贵州省绥阳县虹桥社区移民群众安置区,安置户何万洪说。
走出深山
2016年,绥阳县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居住在生活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群众实施整体搬迁。3年来,绥阳投入近5.4亿元资金规划建设了10个安置点,安置2059户8984人,其中贫困人口1409户6117人。
风华镇虹桥社区是全县搬进人数最多的安置区,如今,有来自全县13个乡镇的8000多名搬迁群众入住。
今年3月份,宽阔镇天台村村民阮德江一家搬入虹桥社区。阮德江曾经居住的地方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买点生活必需品都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一家六口人长期挤在破旧的木板房里。
“以前长期生活在大山上,活了几十岁只去过几次县城。”阮德江说,搬进新居,居住环境变好了,生活也更方便了,最重要的是子孙后代有了更好的生活和成长条件。
虹桥社区配备了警务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场所,完善了文体娱乐设施,建立了“4∶30学校”和爱心超市,同步完成了搬迁群众从迁出地到迁入地的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转移衔接等工作,“从高从优”落实政策,织牢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安全保障网,促进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教育和医疗,是搬迁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绥阳县充分统筹迁出地和迁入地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保障搬迁群众就读有学校、患病有医院,目前,搬迁对象中已落实就近入学900余人。
早在2017年,风华镇卫生院就整体迁入虹桥社区,不仅让社区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医,还为近万名搬迁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定期到安置点开展义诊和健康宣传活动,帮助群众免费体检,对搬迁群众健康状况实施动态管理。
“每个月风华镇卫生院都会来社区开展义诊。现在,我有签约医生,每个季度都上门来给我检查身体。”搬迁群众陈仁友说,现在生病就医,很多医疗费用都能报销,“比以前安心多了”。
帮扶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绥阳县牢牢把握这一关键问题,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通过建立就业服务、技术培训、安置就业三种长效机制,让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实现每户都有一人以上就业。
何万洪、钱应桃夫妇曾居住在小关乡人迹罕至的深山区,那里无法通车。为了摆脱贫困,他们种植了20亩辣椒,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但却疲惫不堪。2018年初,何万洪一家搬进风华虹桥社区,相关部门提前为两人安置了就业岗位,夫妻俩却拒绝了。
“我们还年轻,还是把安置名额留给那些年长的人吧。”后来,何万洪夫妇参加了绥阳县人社局组织的厨师就业培训,没多久,夫妻俩四处筹款,在附近的金承村街上做起了早餐生意。
“我有4个孩子,每天靠编织背篼过日子,劳动强度不大,收入也比以前种地高得多。”虹桥社区居民梁玉素搬入新居后被安置到编织企业务工,后来还带动5名搬迁群众在家中就业。
“如今在蔬菜基地务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生活比以前轻松多了。”年近五旬的搬迁群众王江平,现在是一名在福轩蔬菜基地工作的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生活有规律,收入也很可观……
从“输血”到“造血”,增强了搬迁群众面对新生活的勇气和底气。
近3年来,绥阳举行了20多场大型招聘活动,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搭建就业渠道,解决就业2000多人;邀请家政、建筑、服装、电子等行业技术人员对安置点群众进行就业技术培训,实现县内外务工1500余人,自主创业40余人;搭建社区管理、扶贫车间等平台推进安置就业,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年龄偏大人员、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等320余人。
和谐社区
对众多搬迁群众而言,新家是陌生的,却是温暖的。
“起初部分搬迁群众入住新居后,居住环境由从前的对门对户变成楼上楼下,邻里关系变淡了。”虹桥社区党支部书记谯文印告诉记者,面对这样的变化,社区设立了27名楼长,建立了13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会小组,经常性开展文娱活动,加强搬迁群众间的沟通交流,携手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处理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治理。
“刚搬进虹桥社区时很不习惯,虽然居住、生活、出行等条件都变好了,但很多人都不认识,感觉有些孤单。”太白镇太平村搬迁群众周江国说,现在,虹桥社区每逢大小节日都会组织集体活动,楼长带头参加,渐渐地,邻里间熟悉起来了,现在很多老人会聚在一起下棋、娱乐,生活很开心。
此外,绥阳县还组建了虹桥移民社区和虹桥社区党支部,在全县从优选择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到虹桥社区,专职开展服务工作。同时设立虹桥社区“新时代市民讲习所”,长期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颂党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感恩馆”忆苦思甜,并在搬迁群众中选树典型,讲述个人迁入新居后自主脱贫的故事,激发搬迁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这些新‘市民’开始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现在公共区域更整洁了,矛盾纠纷少了,邻里间互敬互助更多了。”谯文印说,这几年虹桥社区群众“成长”了不少,“可以说,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再次检阅了绥阳的干部作风,干群关系更紧密了,社区治理也更加有效长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姚 浩)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