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博物馆夜间开放也是夜间经济
博物馆夜游与“博物馆奇妙夜”无疑是一直让人期待的。今夏,上海将首次试点博物馆常态夜游项目,于7月至9月,在黄浦区、宝山区试点博物馆夜间开放工作,包括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6月27日东方网)
上海现有120余家博物馆,试点博物馆将在周五晚上延长开放,并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白天紧张忙碌的市民或匆忙观光的游客提供独特的夜间参观体验,感受别样博物馆之美。此前,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部分上海的博物馆会晚上延长开放,并举办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活动。如今试点博物馆夜间开放,对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开放夜间文博和美术馆的述求予以回应,无疑是一个文化惠民利民的利好消息。
城市的夜晚,在剧场、电影院等文化服务场所之外,应有更多关乎市民文化素养的选择。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全国演艺大码头的上海,此前市博推出多场“博物馆之夜”活动,仍难以满足大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笔者以为,创建全球卓越城市,应该有与之匹配的文化环境、艺术氛围,夜间高雅文化的去处。世界发达城市,不少博物馆、美术馆会选择在周五、周六延长开放至晚上。大英博物馆每逢周五部分展厅延长开放至20时30分;卢浮宫每周三和周五晚开放至21时45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每周五延长开放至20时;大都会博物馆每周五和周六开放到21时。不少博物馆选择在周五晚上增开夜场,和这一时间段的人流量大有关,也是为了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
上海如何发挥众多美术馆和博物馆的优势,彰显城市的文化品质,更好体现美术馆博物馆的作用,夜间开放是一个很好的推动。随着社会进步,大众文化需求越来越细,公共文化资源开夜场应是整体趋势。十几年前,上海博物馆曾尝试开设夜场,但当时参观者寥寥。如今,每逢上博“博物馆之夜”,一两百人的参观预约名额一经放出便遭“秒杀”。让博物馆、美术馆夜间开放成为常态,如果没有它们的加入,一座城市的夜间文化生态终究是不完整的。伴随市民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呼唤各类文博机构开出夜场,用高雅艺术滋润人心,抚慰心灵,陶冶情操,满足更高需求的文艺样式。
创建全国一流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更多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有打破常规的举措和手笔。博物馆如何通过多种方式,让展品“活”起来,让历史“走出去”,把市民“请进来”,要破除习惯上“早九晚五”的开放时间约束,应该像图书馆、电影院、剧场那样,逐步实现夜间开放,使申城的美丽夜晚空间,市民多一个文化去处选择,城市多一点文博艺术味道,这是文化惠民利民的检验答卷,当然美术馆博物馆的夜间开放,一方面要进行艺术普及、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应对大众日益增长且更加细化的文化需求,提升夜间开放讲解服务要求,让夜间开放的内容形式和活动,更加细致周密和吸引人。期待上海从试点到推广普及,着力满足市民旺盛的需求,让博物馆的夜间开放常态化、制度化,彰显文化大都市应有的风范。
编辑:秦云
关键词:博物馆 夜间开放 夜间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