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高考结束了,考生心理问题却来了
近日,各省高考成绩陆续放榜,有的考生金榜题名,有的则名落孙山,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每年这时,也是考生心理问题频发的时期。有医院统计数据表明,带高考考生看心理门诊的市民比往常多了一倍。那么高考放榜后,考生普遍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家长和考生又该如何疏导呢?
失利考生易受抑郁情绪困扰
高考失利的学生,容易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严重者还会发展为抑郁症。
一些平时成绩很好、临场发挥失常的考生,容易自责和否定自己,且对未来不再抱有希望。他们普遍对自己要求很高,备考期间也是全力以赴。一旦考砸,自尊心、自信心遭受很大打击,他们会觉得:“我已经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考不好?就是我智商不行、能力不行!我真没用!”这种无价值感、无望感、无用感,其实都是抑郁情绪的表现。
还有一些承接父母厚望的考生,会觉得考砸了很对不起父母。父母的失望和数落更加重了孩子的愧疚感,使他们越来越封闭自己,变得郁郁寡欢。有的考生寡言少语、经常哭泣,有的考生情绪易怒、对抗父母,甚至一些极端的考生还会伤害自己。
疏导策略
考生处在抑郁状态时,会把事情想得很严重,好像高考失利就意味着世界末日,心理学把这叫“灾难化”思维。考生要察觉并调整这种负面思维,而家长也要帮助孩子从多角度看待高考这件事,引导孩子把目光放到更长远的人生,再接再励。
考生也要避免沉浸在自己消极的小世界里,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人在抑郁时,容易掉进一个叫“思维反刍”的陷阱里,会反复不停地想糟糕的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牛角尖。思维反刍强化了沮丧、挫败等消极情绪,让人难以摆脱。所以抑郁型考生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要多跟家长、老师和同学交流倾诉,多出门走走,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放松心情。
孩子高考失利,对家长来说也是很大的打击。这时家长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一次高考失利看成孩子和自己人生全部的失败;要多关心和询问孩子的想法感受,避免对孩子严加指责。如发现孩子抑郁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考得好的可能充满空虚感
考得好的学生是不是就没有心理问题了呢?
他们虽不容易抑郁,却有可能被空虚感困扰。之前他们所有的重心都在高考上,高考结束,目标也达成了,心里就会空落落的,不知道该干什么。有的考生用放纵自我的方式来对抗这种空虚感,比如通宵达旦唱歌、聚会、打游戏等。有的考生则无所事事,干什么都觉得无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尤其那些为父母而学的考生,他们考好成绩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却找不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这类考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叫“空心病”的心理问题。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认为,“空心病”以强烈的孤独感、空虚感、无意义感为特征,有“空心病”的人从小都是最好最乖的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可,内心却是空的。这类考生在上大学之后,可能会觉得“我已经完成对父母的交代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学习了”,因而在大学期间,浑沌度日蹉跎光阴。
疏导策略
这类考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可以借助一些人物传记、心灵书籍等,充实自己的内心。比如,考生若是喜欢音乐或篮球,可以在暑假期间,尽情投入和享受,感受为自己而活的喜悦与意义。
考生们不妨试着畅想大学生活,去思考大学要如何度过,思考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克制过度放纵的行为,同时给孩子更多做自己的空间,帮助他们减少空虚感。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刘畅
关键词:考生 高考 心理健康 抑郁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