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复旦研究生支教团深耕贫困山村:支教20年 改变了什么
20年前,宁夏西吉三合中学的水有些咸,水里常常掺杂着沙子、虫子;20年后,当复旦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杨陈浩彤来到西吉时,他惊讶地发现,这里并没有传说中那样艰苦。
2008年,三合中学门口水塔建成;2009年,三合有路灯了,学生们终于不用在雨夜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摸进教室、摸进宿舍; 2010年,锅炉房建成,学生们终于可以方便地喝上热水。复旦人20年的接续努力,一点点地改变了这所学校:路灯、文印室、校园亮化、路面硬化、自来水……无不与支教队员的援建相关。
2019年,复旦研究生支教团在宁夏西吉已经支教20年,在贵州乌江复旦学校干了13年,在新疆拜城县第二中学做了5年,在云南永平县北斗彝族乡九年制学校支教一年。
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1998年,团中央、教育部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复旦大学响应号召,遴选成立首届研究生支教团,于1999年派出5名队员赴宁夏西吉开展服务。20年来,已有299人次、298名队员赴宁夏、贵州、新疆、云南开展支教和扶贫服务。
无数个“第一次”
2004年的8月29日,复旦第六届研支团队长高天第一次在宁夏西吉三合中学挑水。“折腾了半天才把扁担放到肩膀上。”她跌跌撞撞地走着,路还没走到一半,水却只剩下一半了。跟在后面的学生心疼得直叹气,硬是从高天肩膀上抢过扁担,“不仅是心疼老师,更是心疼水”。
宁夏西吉的水,给每一届研支团成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时任三合中学副校长的张玉良仍记得当年支教队员对水质的调侃:“他们说,喝了这水,以后就没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了。”
20年来,研支团做了大量扶贫工作,为学校修建水泵房、水塔、锅炉房,图书室、水泥篮球场、体育活动室,联络外界捐助电脑、速印机,联系奖学金、点对点长期资助以及各类常用物资。因为支教队员的帮助,这里“凡是困难的学生都可以上学,凡是优秀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奖励”。
前将台中学校长田国璟至今仍能回忆起2010年到2017年8届支教队员的“群像”,“他们风尘仆仆地去家访,在雪地里滑倒又爬起来,他们带病进教室上课,夜色里为毕业班讲课”。
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的这支队伍在宁夏西吉开创了许多“第一”。第六届支教队员沈宏是全国第一位博士生支教老师;第九届支教队员、新加坡人蔡沅鋹是全国第一位外籍支教老师……
第一届支教队员潘惜唇是来自上海的姑娘。她在《我的青春我的团》里写道:“在恶劣的条件下,人的精神力量更会显示出强大威力。作为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工作,我们是自愿报名的,为的就是能用我们自己的知识为山区的孩子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改变身边的“小世界”
硬件设施的改变,实际上远没有“人”的改变来得更加动人。
高天常说起“烛光里的希望”,在她的支教记忆中,停电是这里每周都会发生的事。晚自习时学生点着蜡烛看书,她在讲台点着蜡烛带自习。三合中学在西吉的一个山坳内,停电时若从山口看过来,整个教学楼呈现出一片烛光通明的模样:“孩子们在烛光里延续着他们个人的希望、父辈的希望、家乡的希望。”
高天说,哪怕这些孩子考不上大学,但至少要让他们在支教队员的带领下,比不读书的“自己”更具竞争力,“今后无论是出去打工还是教育他们的子女,都能比他们的父辈更出色。这就是代际的希望,也是这片土地的希望。”
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曾在2008年问西吉教育局局长:“复旦在西吉支教10年,给西吉带来了什么改变?”在这名局长眼中,校园设施、电脑、奖学金、中高考成绩都不是最重要的,他觉得,改变在于“女娃娃读书多了,娃娃们的普通话说得更好了”。
第二届支教队员冯艾记得,当时女孩子剪短发、穿裙子在西吉都被视为伤风败俗,女孩在家不受重视,读到高中的少之又少,后来,她给自己任教班级的女孩子每个人都送了一条裙子。
支教10周年的那天,学生们献上了一台校园文化演出,时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的高天也坐在台下,热泪盈眶。在这个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山沟沟里,一群女孩子穿着复旦的校名T恤,穿着复旦同学们捐给她们的牛仔裤,在黄土坡上的操场上“跳街舞”,“她们自信,她们open,她们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力量,这是我们带给她们的,这是我们和她们的共同成长。”
2013年9月,乌江复旦学校学生陈洪平在各大媒体的见证下走进复旦大学,成为复旦支教队员们带出的第一位学弟,也是息烽县恢复高考30多年考取国内名校的第一个学生。5年后,乌江复旦学校的杨勇也成功考取复旦大学。
阻断“代际贫困”
2016年夏天,从银川途经成都转机的CA403次航班在新加坡樟宜机场降落。从这架航班上走下来的,是蔡沅鋹在西吉三合中学支教期间的学生王连彪。
10年了,那个在三合中学的课堂上说“老师我们想把你当朋友”的孩子,已经在宁夏大学化学系读到大二,可以到蔡沅鋹的公司来实习了。蔡沅鋹带王连彪回家,晚上一起出门吃饭谈心。
2007年秋天,六年级的王连彪见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英语老师——蔡沅鋹。学校给了蔡沅鋹一个匪夷所思的任务:把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在一年内教完。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蔡沅鋹一边“受到了惊吓”,另一边开始想办法带着学生多认识些单词——一周教40个新单词,全班分组,每周进行单词拼写比赛,周四比赛周五默写,默写错一个抄20遍。三合中学的夜晚,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外时常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那是蔡沅鋹站在窗外偷偷看本地老师和校长怎么教育学生。
为了练好发音,连ABC都不懂的王连彪开始一有问题就跑去教师宿舍请教蔡沅鋹,久而久之,就聊起了老师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蔡沅鋹跟学生打得火热,家访走得很勤,几十里山路不在话下,他不断地跟所有的学生们说:“去外面看看吧,世界很大。”
一年以后,蔡沅鋹离开了。失落之余,从来对学习不太在意的王连彪开始发奋努力:担任班长、频繁获得奖学金、名字传遍每个学校,“蔡老师在的时候,他讲外面怎么怎么好,我觉得,哦,原来这样好;他走后没人讲了,就好像外面的世界不存在了,那我得自己想办法把它找回来。学习好了,应该就可以实现。”
中考、高考,每个重要的时间点,王连彪都会见到蔡沅鋹。2014年高考前,蔡沅鋹专门绕道去固原一中看望王连彪。模拟考试之后,王连彪便请假出去和老师一直谈天到凌晨3点。面对学生对高考的忧虑和恐惧,蔡沅鋹安慰他:“哪怕高考失败了,还有老师帮你,以后的路还很长,大胆走就好。”
2018年毕业后,王连彪正式来到蔡沅鋹的公司,经营超市、研究洗碗液配方,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员工”。现在,王连彪和蔡沅鋹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就一番事业,再回到宁夏办一所学校。
改变的不只是学生,老师们也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收获满满。
对15届支教队员热依汗而言,在拜城二中的一年支教生活改变了她的人生规划。从前想要留在上海工作的念头渐渐被“回新疆”所取代,“我一个人作不出太大改变,但是每个人作出一点点努力,十年二十年后,日积月累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从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2017届硕士毕业后,热依汗选择回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如果我们都不回来,怎么去调动新疆的造血能力?新疆需要新鲜血液,总有一些人需要作出牺牲。”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冯艾在支教日记里记录的感悟,也是一代代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队员最真实的共鸣。在宁夏、在贵州、在新疆、在云南,在这些之前未曾生活过的地方,支教队员们不仅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收获了更美好的自己。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