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2019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举办“四区融合”盐沙龙

2019年07月01日 20:49 | 作者:牛忠磊 周兵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街区、园区、校区、社区几乎囊括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城市片段,它们能否互动共融,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1

6月27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组织“2019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学院路街道开放空间盐沙龙”,希望结合网上问答成果,配合举办线下开放讨论,引入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并联动辖区内知名企业参与到“共想学院路”的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汇聚社会各界人力智力资源,更有效地将文化、科技、国际化等元素融入学院路,全面传递表达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的“节日”概念。

这场特殊的沙龙活动不仅吸引了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和在地单位的积极参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学术委员会、自然之友的专家,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师生代表,来自北京市新街口街道、安定门街道、三里屯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尤其是来自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北下关街道、东升镇、羊坊店街道、花园路街道的责任规划师都踊跃来到沙龙举办现场。

2

盐沙龙首先由学院路街道首任责任规划师田昕丽开场。结合工作体会,田昕丽表示,对于责任规划师来说,更看重规划内容的落地实施。在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所有的空间问题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深刻的治理问题、管理问题、体制问题,对城市问题的任何改善都将带来加倍的收益。

3

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学琴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强调,街道工作不仅仅是为居民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甚至还要解决最后一米的问题,实践工作中,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城市的未来发展不在于设计师,也不在于市长书记,甚至不在于街道主任怎么想,而在于每个居民怎么想、怎么做,大家的共同思想一定会变成社区的美好未来。

4

自6月初学院路城事设计节与知乎合作,在线上开设《街区、园区、校区、社区,你最想住哪一区?》专题栏目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已有超过百万的用户关注,并收到许多精彩的评论及回答。

5

进入盐沙龙正式环节后,开放空间技术团队主持人赫本首先将现场参与者分成若干三人小组,让大家彼此熟悉,利用短暂时间进行交流,以利于后续环节能够提出更多更好的社区改造金点子。

6

按照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的策划,本届城事设计节将引入更广泛的社会参与,让更多高校和专业、更多社会力量和组织、更广泛的年龄层都成为设计节的伙伴,并引入大数据方面的支持,让美团、知乎等在地企业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同时,本届城事设计节也将更国际化,欢迎众多国际友人一起勾勒他们心中的学院路,为学院路的国际化进程增光添彩。另外,也会更偏重实施,将从题目和后续引导上向实施倾斜,选取对学院路更有裨益的作品,逐步落地实施。

7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盐沙龙进入发起主题环节和讨论环节,所有参与者分成10个小组,分别提出自己最关心的主题词,包括大学、街道慢行安全性、开放校园、社区花园、社区垃圾分类、儿童友好社区、如何介绍学院路、街区口袋花园等。通过讨论,各组代表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学院路街道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8

讨论结束后,参与者再次围成一圈,每个人票选出三个可以立即行动的主题词,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最终,社区垃圾分类、社区花园、儿童友好社区、如何介绍学院路、街区口袋花园五个主题词获得票数最多。

9

10

在最后的分享环节,许多参与者既对这次盐沙龙的新颖组织形式表示欣赏,也坦诚了自己的感悟和启发,认为在街道社区工作中,个人既是自己的管理者,也是别人的管理者,“四区融合”似乎很难,但是只要人们不断地提出足够多的金点子,就能促进融合;大家共同做好一件事,其实也是融合。而通过这次盐沙龙活动,确实也看到了一些好点子、金点子。

11

正如吴学琴再次强调的,街道工作一定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这样,街道工作才能得到居民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牛忠磊 周兵)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学院路 街道 沙龙 设计 社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