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为偶像“刷量”是粉丝对流量的美丽误会
动辄数千万播放量,全国每十人就有人转发的微博……过去一段时间,流量明星社交网络互动数据的天文数字令人瞠目结舌。然而,自从明星蔡徐坤上亿次微博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后,近半个月来,大批明星的微博“人气”猛跌。(6月29日 人民网)
曾经因“一亿转发”而震惊全网的明星蔡徐坤,在6月17日和18日发布的两条微博转发量均为20多万次。而他在6月10日之前发布的微博转发量和评论量基本超过100万。流量的“断崖式”下滑令人触目惊心,也反映出明星流量背后掺杂的“水分”,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人气,更多的时候只是由粉丝及“星援”APP等“刷量”工具共同营造出来的幻象。
作为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在虚拟网络中架设起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借助网络中的裂变式传播,流量集中扩散。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往往会以极快的速度在大范围内为人们所熟知,“一夜成名”的故事在微博不断上演。
互联网时代,流量是明星艺人“当不当红”的重要指标,人气多寡与否的标准更多的时候不以才华作为评判依据,而是被关注人数、转发量、点赞量等流量数据所替代。为了保持明星高人气、让明星出道,“流量至上”的观念在追星一族中盛行,粉丝对偶像流量数据过分追求,雇水军、砸钱买榜单、不断手动转发明星微博,裹挟在这场“流量游戏”中。粉丝“刷量”行为甚至助推网络水军产业的“兴盛”,表面上使得网络空间热热闹闹,实则假数据盛行,营造网络虚假繁荣,危害互联网生态健康运行。
一旦将流量作为“造星”的逻辑中心,而忘了实力和作品才是最初的源头,必然会导致明星的产生机制畸形发展。实力与作品是支撑明星人气长久不衰的内核,仅靠“刷量”维持的高人气只能是昙花一现。仅靠粉丝热情支撑而没有好作品呈现在公众眼前,那么,为偶像“刷量”最终只会演变为粉丝群体的自娱自乐和苦苦支撑。
况且,粉丝“刷量”行为也会给明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将明星推向深渊。通过刷流量,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灰的说成红的,明明是只有颜值,却非要说成“明明可以靠颜值,却为何要靠才华。”大量的曝光将明星置于公众的审视之下,子虚乌有的标签给明星带来了困扰,甚至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粉丝“刷量”对明星来说或许不是一种爱护,更像是一种伤害。
流量是一种维系粉丝与明星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粉丝情感表达的窗口。但过于看重流量的神奇功效,忽视实力和作品对于明星的重要性,一味“刷量”,只能造一时星光。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明星 流量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