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林汉川 刘淑春:以标准化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
作者: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林汉川、刘淑春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制造质量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须加快实施中国制造标准化战略,推动制造标准先进化和国际化,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高标准是中国制造高质量的基石
标准保障是中国制造质量的基石。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生产之法”。标准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中国制造质量的高低和优劣。通过严格的标准实施,保障产品技术先进性、质量稳定性和功能可靠性,有利于提高供给系统对需求系统的适应性。以全面标准化实施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标准升级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基石。“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标准代表规则话语权和竞争制高点,标准的先进性影响中国制造的高端性。建立传统制造加快改造提升的标准体系,释放标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催化效应和倍增效应,有利于传统制造跳出“低技术、低标准、低价格、低附加值”的路径,助推中国制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标准走出去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基石。在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和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构建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等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当前,亟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以标准国际化促进制造国际化,推动更多中国企业拿到走出去的通行证,助推中国制造“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全链条走出去。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标准化战略
实施新兴产业标准领航工程。谋划中国制造标准国际化弯道超车的实施路线对中国制造走出去极为重要。应健全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制定新兴产业领域的先进技术标准,精准扶持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提升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动态发展趋势,在标准尚未定型、用户尚未锁定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经济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建立标准协同创新基地,构建标准创新生态圈。
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装备制造标准事关中国制造的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应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行动,开展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研制重大成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共性技术标准,促进装备制造标准产业化。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瞄准无人车间、智慧工厂、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智能装备领域制定先进标准。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国际化行动,建立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综合体,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保障装备制造产品性能、可靠性及稳定性。
实施传统产业对标采标行动。以标准升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稳步提升国际先进标准采标率,构建与国际一流标准接轨的质量、性能、环保、节能、安全等标准体系。建立我国领军企业主攻国际标准的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瞄准国际领军企业对标、采标、提标。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扩大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实施范围,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强化“红线、底线”标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
实施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借助中国和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建立双边或多边标准化合作示范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标准对接,面向“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建立标准化合作重点项目沟通机制,与东盟、俄罗斯、中亚等重点国家和区域加强标准互联互通。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出口和对外项目援建,加快标准走出去步伐,促进我国国际产能合作。
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深度合作战略。如果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就只能被动地执行别国制定的游戏规则。应积极探索与国际标准组织合作的路径,主动对接ISO/IEC(国际标准委员会)、DIN(德国标准化学会)等标准组织,加强双边和多边标准国际化合作。支持我国龙头骨干企业、行业联盟、社团组织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研制,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
加强标准化战略实施保障
健全标准化治理体制机制。划清政府与市场参与标准制定的边界,建立统一协调、运行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实施标准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设国家标准创新基地,鼓励创新型龙头企业、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开展标准创新体系建设,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加强标准化领域重大改革的立法保障,完善标准化相关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健全企业和社会团体标准制定机制。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库,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制修订标准。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鼓励行业协会、联合会、产业联盟等社会团体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引导各类组织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拓宽标准有效供给的渠道。
健全标准全面实施和监督机制。全面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和标准认证制度,建立标准实施监督及反馈机制。加强标准执行和标识管理,将企业执行标准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推动标准制修订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国际标准对标数据库、行业标准比对信息库等,鼓励社会公众和组织进行标准验证、评价和监督,健全实施标准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质量监管机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标准 制造 中国 标准化 实施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