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北京社区蔬菜直通车遭遇“山寨” 豆腐鲜肉“敞着卖”

6月23日,海淀区某小区内,一名女子正在车上搬运蔬菜水果。


6月22日,新发地菜篮子直通车来到朝阳区华章路小区,周边小区居民前来排队购买。

6月23日,海淀区某小区,一商贩现场支起菜摊售卖,一些豆制品裸露在外。
能在家门口买到放心、新鲜的蔬果,是不少北京市民的期盼,顺应这一需求,不少蔬菜直通车陆续开进社区,就地售卖。
不过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十余个社区发现,蔬菜直通车行业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不正规的面包车、小货车、皮卡也在社区卖菜,有的菜车违规售卖豆腐、豆皮、面条甚至鲜肉。另一方面,正规蔬菜直通车进入社区手续较繁琐,进入社区的菜车也没有保障,经常物业一个电话就得“停售”。
根据北京市商务局等部门发文,规范社区蔬菜直通车管理,要求蔬菜直通车不得挪作他用,违规累计三车次企业须退出。北京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没有正规手续,菜车进小区就是违规经营,遇到这种情况,小区居民和非小区居民都可以举报。
仿冒
“山寨”菜车进入社区售卖
所谓蔬菜直通车,是指在蔬菜零售网点空白或不足的社区,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设立,以售货车为载体,销售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零售方式。
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有大量非正规菜车在社区卖菜。其中既有厢货,也有小货车、皮卡、三轮车,还有车厢喷涂了“货拉拉”字样的面包车。
6月24日,记者走进酒仙桥北窑地小区看到,挨着墙根儿停着一辆没有标识的厢货,各种蔬菜摆了一地;在一栋居民楼下停放着一辆小货车,白菜、西红柿、大葱等蔬菜就堆放在车上,居民围着车挑选,菜车老板站在车厢里忙着找钱。
部分居民对“山寨”菜车并不太认可。社区居民李大妈把这些不正规的菜车叫作“野摊子”,城管一来他们就跑了,城管走了又来了。此外,正规车辆都是明码标价,一些常见蔬菜价格并不贵,而居民反映山寨菜车的价格并没有价格优势,而且常找不到卖家。
友谊里10号院,蹲守在社区门口卖菜的菜车是一辆私人面包车;丰台区富锦嘉园小区北门,此处卖菜的商贩有的开着面包车,还有的推着三轮车;丰台区京铁家园小区内,正规蔬菜直通车旁边就是一辆卖菜的金杯车;大红门锦苑一社区,有几辆私家车会在周四、周日进社区卖菜。
不少“山寨”菜车还与正规蔬菜车错时卖菜。比如在海淀区北清路26号院,正规的新发地百舸湾公司的菜车每周二四六出车,另一辆“山寨”皮卡每周一三五日售卖;农业大学社区内,正规菜车每周二四日出车,每周一三六,就有另一辆“货拉拉”面包车进社区售卖,早上6点到社区,菜卸完车开走,菜贩就在社区给正规菜车划出的位置上一直卖到11点。
违规
豆腐、豆皮、鲜肉“敞着卖”
6月23日上午9点,在航天城社区,一辆小货车上摆放着西瓜等农产品,商贩在旁边搭起凉棚,各种蔬菜摆在凉棚下售卖。依次摆放着豆腐、豆皮、面条、凉粉、烧饼等商品,除了凉粉装在密封袋里,豆腐、豆皮和面条、烧饼都裸露售卖,不时有居民直接用手扯出豆皮挑选。鲜肉也敞口售卖,几只苍蝇飞来飞去。
“这里竟然还有肉卖?”记者问菜贩,对方头也不抬地说,“你给14块钱吧!”“肉能直接这样卖吗?”记者质疑。对方直言,“我们一直这样卖。”说完,他伸手把塑料袋盖好,然后把菜刀压上去。
6月28日上午,丰台蓝调国际小区,一辆车厢喷涂有“惠民菜篮子”字样的货车在小区里卖菜,蔬菜之间摆放着一个泡沫箱,装着出售的冻鱼。
按照相关规定,除了商场现场加工制作的豆腐,豆制品加工企业供应居民的豆腐产品,必须是密封盒装豆腐和袋装密封的豆浆、豆制品;供应零售散装销售的豆腐、豆制品,也必须采用密封的大包装。所有产品严禁裸露散装出厂。此外,豆制品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防尘的冷藏或保温车辆,并做到专车专用,送货后及时清洗消毒。
一位正规蔬菜直通车的车长介绍,豆腐、豆皮、面条等,他们只能卖预包装产品,夏季气温太高,一般不会进这种商品销售;鲜肉和冻鱼则不允许菜车售卖。
门槛
小区物业对菜摊收取场地费
根据北京市商务局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房屋管理单位等,不得收取直通车进入社区的占地费、场地费等费用。但记者走访获悉,不少物业公司把社区菜摊当成了经营项目。
6月28日,记者在位于朝阳区管庄的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院内看到,社区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容纳菜车在此经营,但正规的蔬菜直通车被挤在了最内侧,靠外侧有一排个人经营的菜摊。早上6点左右,一辆白色面包车卸下蔬菜后离开,过一会儿又来了一辆满载的电动三轮车,依次把菜卸下,居民陆续过来买菜。
一位居民表示,原先这里只有蔬菜直通车卖菜,菜摊是近两个月才有的,“是物业引进的,在这里卖菜要给物业交占地费。”记者致电物业,称想在小区里卖菜,一位工作人员回复说,“现在卖不了了,都没空余的地方了,你留个电话,有空余的我通知你。”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小区里卖菜每月要交占地费,具体费用还要向负责收费的人了解。
在其他社区,记者也了解到,很多卖菜的“山寨”菜车都得到了物业允许,要交纳一部分费用。有的社区物业甚至清退了正常经营的正规菜车,却引进没有资质的个人菜贩。
航天城社区用来拉菜的车,是一辆敞着车斗的小货车。按规定,蔬菜直通车应该是密封的厢式货车。
受限
正规蔬菜直通车经常“被停售”
“山寨”菜车在一些小区大行其道的同时,仍有许多小区面临菜车入场难,一些已进入社区的正规菜车也出现被迫离场的情况。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蔬菜直通车企业负责人表示,开通一辆直通车,除了居民同意,还得街道、社区、城管、环卫等部门协商一致,这其中,物业是关键因素,有的小区楼门长也是“管理者”。这位负责人说,直通车进社区一般能获得居委会支持,最大的阻力在物业,“有些小区居民有买菜需求,也一直向居委会反映,但物业提出直通车进小区要交钱,每次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遇到这样的我们只能放弃。”
海淀区定慧寺社区一位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小区以前有蔬菜直通车,一直卖了好几年,但不知什么原因直通车不来了,后来来卖菜的是一辆金杯车,现在已经变成了固定的菜摊。记者向直通车经营公司了解到,直通车是被物业清退的。
还有不少直通车经营者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进入社区卖菜,也经常接到“停售”或限售的要求。新发地百舸湾19号车车长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头天晚上进好了菜,等着第二天进社区卖,结果接到了物业的电话,说小区有活动,接下来一周都不用出车了,让下周六以后再去。
8号车车长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们每周二、五、日在一个社区卖菜,按之前约定,每次经营时间是早上5点半到中午12点半,但6月中旬他接到社区要求,从6月15日到7月30日,每天早上9点半就得收摊,“一般八九点钟才刚刚开张,9点半收摊的话,可能还有大半车菜没卖就得走。”
回应
北京市城管委:菜车违规经营 非小区居民也可举报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蔬菜直通车是为弥补固定门店不足区域的买菜需求、解决市民买菜难而设立的,市商务部门将进一步规范蔬菜直通车的准入、后期监管以及退出。
近期,北京市商务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社区蔬菜直通车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直通车运营车辆应符合北京市社区蔬菜直通车车辆相关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编码。直通车运营车辆,不得从事社区蔬菜直通车以外的经营活动。一经发现违规行为,各区商务部门应取消该直通车运营编号。直通车企业所属车辆,累计三车次出现违规行为,该直通车企业退出区商务部门直通车企业库。
根据规定,直通车应为厢式货车,电动车车厢长为4.2米,柴油车车厢长分别是4.2米、5.2米和6.8米。车辆厢体应为白色,厢体壁板应有保温层,采用环保型及可回收利用保温材料;另外车厢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都应符合相关标准。北京市商务局要求蔬菜直通车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编码,在厢体两侧需标注“北京市菜篮子工程”字样及“社区蔬菜直通车”字样及统一编号、运营公司名称、公司内部编号及企业服务电话。
北京市城管委工作人员表示,“菜车进小区,没有正规手续,就是违规经营。”这位工作人员说,如果未能取得相关资质,蔬菜直通车进入小区卖菜便属于店外经营,“遇举报,城管工作人员有责任予以处理,非小区居民也可以举报。”
追访
“菜司令”韦玉华:推出首辆“蔬菜直通车”
作为北京最大的蔬菜直通车运营企业负责人,韦玉华被人称为“菜司令”。这位安徽含山县农民,现在是新发地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公司的总经理,管理着上百辆蔬菜直通车,承担北京200多个社区的“蔬菜直通车”业务,可覆盖周边600多个小区。
第一个想到“车载蔬菜直销进社区”
1988年,26岁的韦玉华从老家来北京发展,从炸油条、卖早点干起,慢慢站稳了脚跟。1995年他开始卖菜,“当时为了平抑菜价,北京市政府号召批发市场直接把蔬菜运到社区,直供直销。”韦玉华嗅到了商机,租了一辆货车,每天拉满满一车菜,到左家庄的一个小区售卖,结果生意“火得一塌糊涂”。每天早晚,菜摊子前都排着长队,全是来买菜的周边居民,“这也算是北京第一辆蔬菜直通车的雏形了。”
2003年,韦玉华和新发地市场合作开了一家配送公司。那年“非典”,新发地市场蔬菜堆积如山,没人来批,但超市货架上蔬菜紧缺。“一样的小油菜,新发地一板车菜才卖10元;超市里最贵一斤卖到17块。”疫情最厉害时,韦玉华带人开车直接把市场的蔬菜运到小区卖,社区居民戴着口罩排队买菜,有的老人眼中充满感激,“那眼神我一辈子忘不了。”
受“非典”期间卖菜经历的启发,韦玉华给当时主管商业的市领导写了一封信,提出把菜店开到老百姓家门口,让新发地市场平价蔬菜直接进社区。这个建议吸引市领导带着相关部门到新发地来座谈调研,北京2004年的“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中,首次提出建设便民菜店。韦玉华作为倡议者,2004-2005年,共在朝阳、海淀、丰台开了19家便民菜店。
2010年前后,北京提出解决“最后一公里”菜价问题——产地批发价每斤一元的蔬菜,经过层层流通环节,卖到居民手里可能涨到三四元了,韦玉华又是第一个想到了“车载蔬菜直销进社区”的销售模式。2011年9月29日,第一辆“蔬菜直通车”在海淀静淑苑小区亮相,受到居民欢迎,此后这一模式迅速推广。目前,百舸湾一家配送公司的车载蔬菜直销已覆盖朝阳、海淀、西城、丰台、石景山的200多个小区。
“90后” 蔬菜直通车开始“互联网+”
如今,韦玉华将卖菜的担子交给了“90后”儿子韦伟林,还找来了懂互联网营销的合作伙伴张浩然,两个年轻人开始用互联网思维卖菜。
例如,鼓励直通车车长制定第二天的营销策略,通过价格、包装来推“爆品”,春天主推春笋、夏天主推西瓜和桃子,包装成三斤一盒,五斤一袋,既方便了居民,也减少了损耗。
同时,重视了解用户反馈。去年9月,他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0多个社区,历时一个半月走访调查,了解居民需求。原本以为,居民买菜最重视的选择因素是价格,结果走访发现,居民最在意的是新鲜,其次是方便,最后才是价格便宜。
有的居民提出,希望在菜车上买到春笋、秋葵、茭白等价格较高的蔬菜,这些蔬菜需求量并不大,如果进了菜没有那么多人买,砸手里怎么办?他们决定开通线上渠道,在社区建微信群、推出微信小程序,搭建服务和销售的渠道,居民买到菜不满意,可以把照片发到微信群里投诉,也可以在微信群或小程序上预订蔬菜,以销定采,第二天由直通车送到社区。
这一模式3月试点、4月启动,两个多月来,居民预订蔬菜的比例达10%-15%之间。
张浩然说,增加了线上销售渠道,需要更高的供应链配合,目前小程序上的产品还在不断增加,他们会继续提升标准化程度,让更多标准化产品进社区。同时通过公众号传播相对正确的生鲜选购知识、识别果蔬的技巧以及健康饮食方面内容,引导社区居民“惠买菜”,在解决买菜难买菜贵的基础上,帮社区老百姓更实惠地买到更多更好的生鲜商品。记者 陈琳
编辑:秦云
关键词:北京 社区蔬菜直通车 山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