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学画22个月就能开画展,人类画家都将败给“夏语冰”?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宋宇晟)在学习作画22个月后,“夏语冰”就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展。日前,“她”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近百幅画作。
你可能会好奇,在央美学习22个月就可以毕业了吗?只用两年的时间竟能拿出近百幅画作做个展?
的确,这些对于人类艺术家来说,几乎是难以完成的工作。但对于化名“夏语冰”的人工智能“小冰”来说,已经将这些“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从化名“夏语冰”到用“七重人格”作画
在今年5月举行的央美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人工智能“小冰”化名“夏语冰”,展出了她的画作。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当时告诉记者,这些混入毕业展的AI作品并没有引起观者的质疑,相反其作品让人很难看出这是一幅AI画作。
仅仅两个月后,小冰在“她”的个展上一次呈现了七种风格的画作。策展人甚至给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赋予了不同的人格。
它们之中,有带有明显俄罗斯特点的风景画,也有具备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风格的作品,既有与法国野兽派艺术家马蒂斯趣味相近的画作,也有日本浮世绘风格的作品。

邱志杰说,相关团队目前能发现“小冰”的作品至少有十几种风格之多。而此次展出的只是其中“最精彩的六个身份”再加上“小冰”自己的作品。
他觉得,学习某种风格,对“小冰”来说并非难事。“‘她’的学习能力之强、胃口之好都已超过人类”。
事实上,AI对绘画风格的掌握已超出人类。“绝没有一个人同时能画浮世绘、伦勃朗、梵高的风格。”邱志杰认为,小冰的状态“已经是一个艺术圈了”,而没有一个个人可能和一个艺术圈相比。
“就像拿柯杰、李世石来跟AlphaGo下棋,根本就不公平的。AlphaGo等于是有五、六个九段高手在想最好的下法,综合两种策略来跟柯洁、李世石下,这是不可能赢的。”他说。

科技=艺术?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科技如此深刻地介入艺术领域,科技与艺术似乎已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邱志杰更是直接表示,二者的工作方式完全一样。“真正的艺术家工作起来就是一个实验者,就是做实验,一个一个课题去克服,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
他觉得,艺术家要解决材料的问题、形式的问题、空间的问题,就要去展开实验。“这个实验有时候不对,一定是艺术家再回来新改实验条件。这个工作方法和科学恰好是一模一样。”
他说:“最近这一两年我们推科技艺术这个概念,也开了好多艺术与科技的各种会议,永远会引用福楼拜那句话: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相遇。但我觉得它们就没分手过。”
在邱志杰看来,这种科技与艺术的界限或许只是人们看待角度的不同导致的。
“今天我们看着是艺术品的东西,比如说越王勾践剑,是青铜器,上面有锈蚀的锈迹,还有文字。其实那个是当时的国防尖端技术,那个也是科学,只是现在被当作是艺术了。”

“人类教小冰画画像猫教老虎”
虽然AI所创作的画作已经能办个展,而且还是有七重身份的个展,但目前艺术界对此并未完全接受。
这些AI画作是“小冰”在向过往236位西方著名人类画家学习后,再通过给定的文本或其他创作源激发,独立完成的作品。
这种创作方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与AI写诗的逻辑相似——都是先对人类的作品进行学习,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很难称得上是“创作”。有展览现场的观者就多次向记者询问,“这能算是创作吗”。

邱志杰知道,即使在艺术界内部,对人工智能作画也有不同看法。
不过他认为,“小冰”的数据比人大,脑子转得比人快,还不休息、生病。“所以‘她’可以想出很多点子,甚至也会自动做市场调查……”
在他看来,今天AI的处境其实和几百年前摄影术刚产生时的情形一样。当时画家的工作被照相机所取代,但同时绘画也被重新定义了。
“我觉得人类教小冰画画有点像猫教老虎,是在培养一个‘敌人’,但是只有这个‘敌人’够强大,艺术家自己才会进步,人类自身才会进步。”
编辑:曾珂
关键词:人类画家都将败给“夏语冰”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