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记者在扶贫一线: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记者在扶贫一线丨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今年4月,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省记协从省直新闻单位选派20名编辑记者(含1名宣传干部),新华社湖南分社派1名记者,分赴我省尚未摘帽的20个贫困县参加实践锻炼。
这是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一次新闻扶贫和“四力”教育的创新和实践,也是新闻守正创新的一次探索。通过践行“脚底板下出新闻”,主流媒体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为脱贫攻坚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3个月来,参加实践锻炼的编辑记者跟随扶贫干部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过程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大家深入走访了20个贫困县的241个乡镇、620个村(社区),在省级以上媒体共刊发报道373篇(条)。湖南日报社、湖南广播电视台、新湘评论杂志社、红网、潇湘晨报、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工人报、今日女报等媒体分别在“报网端微”开设专栏专题,刊发了大量来自脱贫攻坚一线鲜活生动的扶贫故事。
7月15日,“记者在扶贫一线”工作座谈会在长沙举行,参加实践锻炼的编辑记者,讲述了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经历和感悟。
见真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月22日,在永顺县实践锻炼的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朱玉文,开车来到该县小溪镇小溪村。收集线索时,电力公司的技术员符晨雨介绍了盲人谢根处求亮的故事。
“他说的一个细节打动了我,冰冻天气中,视力近乎失明的老人谢根处,独自爬上电线杆去接电。失聪的老伴无法给他任何帮助,只能在电线杆下面观望。”朱玉文当即决定,不管多么困难,山路多难爬,一定要去看看这位老人。
吃罢午饭,开车沿酉水而下,到达老村村部,朱玉文和同行的摄影记者童迪开始爬羊坡界。穿过原始次森林,涉水淌过山涧,徒步两个半小时,才来到谢根处的家。
在老人家中,朱玉文得知老人两个女儿外嫁他乡,儿子在镇里开了个理发店,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家里如果要采购什么物件,全靠谢根处的老伴从山下背上来,家里的电视机,就是去年从芙蓉镇背回来的。
朱玉文还了解到,2018年永顺县扶贫办整合了4万元相关资金,为谢根处解决了用电问题。冬天里,谢老家的电断了4次,符晨雨就来了4回,每次爬上来都要带几十斤的电缆和设备。
返回山下后,朱玉文写的稿子《谢根处家的灯又亮了》刊发在湖南日报。“做一个好记者没有捷径,必须去到最前线、最基层,才能获得最鲜活、最生动、最真实的素材。”朱玉文感慨。
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白田田,在溆浦县实践锻炼3个月期间,除了少部分采访是地方推荐的点,大部分地方是他自己选择,一个人前往,有时坐班车甚至摩托车。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入真实的现场,看到更加真实的情况。通过零距离接触、无缝式对接,他掌握了大量脱贫攻坚一线资料,完成文字稿13篇。
湖南日报理论评论部记者朱永华,爬到放牛的山上,睡到贫困户家中,用白描语言真实记录了所见所感,采写的《夜宿唐寨村》等稿件,成为践行“四力”的样本。
交真情
在溆浦县的深度贫困村虎皮溪村,白田田住了两个晚上,早晨6时多和工作队员一起入户走访,晚上和村干部、村民一起露天开会,蛙鸣阵阵,一直讨论到22时,竟忘记了还没有吃晚饭。
采访期间,正好赶上溆浦特色的“大端午”划龙船活动。白田田登上龙船,和村民们一起从虎皮溪村划到大江口镇,被村民的热情、激情感染。在龙船比赛结束时,他率先看到成绩单,虎皮溪队获得了超出预期的三等奖,感觉自己就是虎皮溪村的一员,迫不及待地到河边向村民们报告好消息。事后,他带着感情,写了一篇新华社通稿《脱贫攻坚要像划龙船一样齐心协力》。
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邵阳县方言复杂,“十里不同音”。来到邵阳县实践锻炼的红网新媒体集团采访中心记者张金东觉得,与群众打交道,就要和百姓讲听得懂的语言。他抓住一切机会,仔细听,用心学,短时间内克服了方言难关,基本做到了无障碍交流。为了方便下乡,他还掏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3个月时间里,行驶了1600多公里。
在花垣县实践锻炼的湖南公共频道《帮女郎大视野》专题记者吴淑军,“五四”青年节时拍摄了一期《让青春在田野绽放》的节目。主人公龙金星原先在外打工,近几年回到村里发展养殖,带动了许多老百姓跟他一起脱贫。吴淑军跟拍了3天,和龙金星同吃同住,拍摄了大量感人的细节。
参与实践锻炼的编辑记者,还倾注真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
新湘评论杂志社融合发展部编辑李志佳,组织策划了“公益同行•爱心助学”活动,为隆回县桃花坪街道长扶完小赠送图书700余册、文体用品100余套,为6名残疾学生各送去1000元助学金。今日女报社首席记者谭里和,凭着一位新闻人的真心真情,从长沙募集资金近5万元,资助新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2名残疾孩子,并组织开展深度贫困村志愿支教活动和义诊活动。
获真知
谭里和因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如今右腿残疾,是新闻战线少有的拄拐杖的记者。在前往新宁县实践锻炼的前一天,今日女报社送了谭里和3根拐杖,希望他在扶贫一线走到扶贫干部身边去,走进老百姓心里去。
“来到新宁,深度蹲点后,我发现,跟许许多多在一线扶贫的干部相比,我自己的那些困难,完全不值得一提。”谭里和说。
他到新宁的第一天,就听说了黄龙镇石泥村女支部书记易晓金,患肺癌还坚守在扶贫一线,当时不以为然,觉得扶贫干部不要身体干工作不应提倡。两天后,他到黄龙镇蹲点,在査看镇上的党政联席会议记录时,发现了易晓金要求恢复工作时写的报告,报告中说:“经所有家人及亲友的一致同意,我继续从事村里扶贫工作,在工作期间,不因身体不适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所有后果自行承担,恳请组织一如既往地信任支持我为昐。”报告最后,易晓金的父亲、69岁的老党员易平等10余人签名盖手印。“当10多个鲜红的手印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说实话,我很震撼。”谭里和说。
之后,他见到了易晓金,一席话让他对生命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易晓金说:“谭记者,生命对我来说确实有限,但是,一个人病了,就必须躺在床上等死吗?相反,我觉得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干好工作就是对生命最大程度的珍惜和尊重。”
谭里和突然觉得,自己来这里扶贫的初衷,其实跟易晓金的价值观很相似,自己克服一些困难来到新宁,不就是想趁自己还走得动的时候到基层多跑跑吗?接下来为了做好易晓金的报道,他先后5次去石泥村,采访了贫困户、村民、村干部、镇干部共30多人,耗时25天终于完稿。
“基层工作不容易。”3个月的实践锻炼,让湖南日报社怀化分社记者赵志高对基层有了新的认识。实践锻炼中,赵志高遭遇了车祸、亲人住院和离世,都是自己默默忍受。他看到,基层公务员拿着不高的工资,却担着百姓安危冷暖的责任,常常周末和晚上也加班加点。特别是扶贫一线的干部,常年奋斗在乡间田野,基本顾不上家庭。
编辑点评:做新闻没有捷径可走,零距离接触、无缝式对接、“脚底板下出新闻”。
关键词: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