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生别离:陪伴母亲日记》讲述一堂别样的“生命课”
生命课:或离你很远,确与你有关。日前,聂晓华《生别离:陪伴母亲日记》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电影导演王超,文化学者王克明,与作者聂晓华一起,献上一堂特别的“生命课”。

从左到右依次为:王超、陈建功、聂晓华、王克明
在著述的15年中,作者聂晓华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的母亲,《生别离:陪伴母亲日记》是作者15年间的日记。
作者聂晓华的母亲于2001年被诊断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当她手持母亲的诊断书,便想起了日本女作家有吉佐和子写的小说《恍惚的人》。
书中那位“恍惚的人”在她脑海中复苏了:出门走失、不知饥饱、涂抹大便、更有啃食亡人遗骨的古怪行为......“不敢想,我的母亲,一位善良高雅的女人,从现在起,也要一步步走进那样‘恍惚的日子‘,更不敢想,我们的家庭——父亲、哥哥,还有我和妹妹,就要开始过那种围着病人团团转的混乱生活了。”而那之后的十几年,该来的一样没少来,“母亲的生命仿佛在地狱中前行。”
聂晓华记下了母亲患病的全过程。“我没想到这样的记录一记就是15年,也没想到我的母亲把阿尔兹海默症的所有病症都走了一遍。”聂晓华表示,“记日记并非因为我勤奋,实在是因为似乎只有这样坚持记录,才能让我从无助的绝望中跳出来,拉开自己和苦难的距离,保持心灵上的一点点平静。每当我感到苦恼、无助和无处可诉时,我便提起笔,写一段’陪伴母亲日记’,将痛苦涂抹在纸上,心灵似乎因此而获得一些解脱。”

生别离封面
当身边出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时,朋友们便找到聂晓华“取经”:“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其中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对父亲种种行为表示不理解、愤怒、懊恼,但是在看过我的日记之后,他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当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之后,聂晓华开始考虑将这本日记出版,“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家属一般不愿意跟别人提起患病者的病程,但是如果能有一本书告诉他们每个阶段症状的应对方式,会是一种参照和借鉴。”
“生活很无常,当疾病和痛苦来袭的时候,除了面对别无选择,冷静地对待它解决它是一种态度,惊慌失措大哭大闹也是一种态度,哭闹之后你还是要解决,与其这样不如从容一些去面对。”聂晓华分享了如何排解长期照顾病患的痛苦和压力。
聂晓华认为自己始终被动地扮演着看护者的角色,同时也被动地展开一点关于生命的思索。尤其在母亲临终前的两三年,基本进入了植物人的状态,聂晓华当时反反复复地思考着母亲的生命状态。“如果火苗是火的生命,妈妈的生命已经没有火苗了,但是她还有余烟,她还有热量,生命在死亡和活着之间徘徊。母亲去世的那一天还在认真地吃饭,我想她是在执着地追求她生的向往,我尊重她的追求,尊重她的生命。”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程一般是9年,但聂晓华的母亲在患病之后存活了15年,当朋友们用“孝女”来形容她时,聂晓华更想把它归为一种亲情、本能或者是责任。
对此,王克明表示,孝是从人性中产生出来的,人性的爱可以让一个女儿用15年的时间去照顾母亲,有甘苦有辛酸有耐心。然而孝是一种外在的标准。“晓华已经把‘百善孝为先’实践成为‘百善爱为先’。”
据悉,《生别离:陪伴母亲日记》将改编成剧本,并计划搬上大银幕。
编辑:杨岚
关键词:聂晓华 母亲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