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呆萌动物、九头神兽……清宫“科普读物”里有什么?
今天,如果你想看“奇珍异兽”,第一选项估计就是去动物园。
但像乾隆皇帝,他的第一选项,很可能是去看画。
在清宫里就有几本这样的动物图谱,比如《清宫兽谱》《清宫鸟谱》以及《清宫海错图》。这些今天看起来好像绘本、画册一样的图谱,几乎就是当年的“清宫动物园”。
其中的《兽谱》和《鸟谱》出自乾隆年间的两位宫廷画师之手,配图的文字解说则由八位大臣联手完成,其中就有富察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

而《清宫海错图》则来自民间。古人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因此这是一本绘制了各种“海鲜”图谱。
只不过,清代人眼中的动物似乎和我们今天看到还有点不同,画谱中有的动物甚至有点“蠢萌”的感觉。

比如《兽谱》中的这只老虎,看起来有点不太聪明的样子……

这只歪着圆脑袋、瞪着大眼睛的鸮鸟也略显呆萌。

而这两只“猩猩”似乎又进化得过于彻底……
《海错图》里不少鱼看起来都有点“比目鱼”的特征,比如这几个——


而真正的比目鱼在清代人眼中长这样……

当然也有今天看来画风正常的动物。

这几只兔子即便是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挺可爱的。

这只麋鹿也很漂亮。

这只动物在《清宫兽谱》里叫“恶那西约”,其实就是今天的长颈鹿。而在明代,长颈鹿还曾被中国人认作“洋麒麟”。

《清宫鸟谱》中的锦鸡也颇为赏心悦目。
这只鹧鸪还有些浪漫。《鸟谱》说,鹧鸪飞的次数与月份相同,如果是正月,鹧鸪只飞一次,如果是十二月,鹧鸪就飞十二次。住在山里的人,根据鹧鸪飞的次数计月。外人若是问:“几月了?”他们会说:“鹧鸪几飞矣。”

除了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几部书中还有不少来自中国古老传说的物种,其中不少是《山海经》里的“神兽”。

《兽谱》中这个长着“人脸”的动物叫“窫(yà)窳(yǔ)”。文字介绍是:状如牛而赤,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

这种长着兔子耳朵和鸟嘴的怪物在《清宫兽谱》里叫做“犰狳”。

这个就更厉害了,你能数清这个叫“开明兽”的“动物”有几个头吗……
当然除了这些画风诡异的“神兽”,也有正常的。

你看,这只麒麟就不是那么惊悚。

龙马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想象。

神龙的形象则颇为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兽谱》《鸟谱》和《海错图》就曾深受皇帝喜爱,成为皇家藏书,或许也曾是皇室子弟学习动物知识的启蒙读物。

不过最近,这些曾深藏在清宫中的“奇珍异兽”图谱出版了。新书从《兽谱》《鸟谱》和《海错图》中选取了部分画作,并加入介绍。

比如,在介绍戴胜鸟时,从样貌描写“头戴花冠,披着黑白条纹的半身外套”再到糟糕的卫生习惯——“它们从不把卫生问题放在心上,臭气熏天,简直臭到没邻居”。
新书发布当天,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面对媒体谈到了这次出版的初衷。

他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级博物馆和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有责任、有义务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动物 清宫 神兽 鹧鸪 今天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