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好嗨哦!清廷消夏神操作
好嗨哦!清廷消夏神操作

畅春园

避暑山庄

甜碗子是清宫消夏甜食之一

清代掐丝珐琅冰箱
◎王盼盼
清朝发端于白山黑水之间,东北人刚刚南下,最怕什么呢,两件事:一是关外人不曾染过的天花,另一件就是夏日难以排解的暑热。经常有朋友问我,在暑假参观故宫,怎么能不那么热,但是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紫禁城非常不适于夏日居住,这里建筑格局狭促,人员密度极大,大环境上少风少水,小环境上植被也少,对于高温没有任何疏解能力。终清一代,王公贵戚们都在竭尽所能寻找方法度过北京的炎炎酷暑。
最直接的避暑方式,就是“惹不过,躲得过”,北京这么热,我走不成吗!
营建 避暑行宫修起来
康熙皇帝在刚刚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国家初步稳定下来,他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避暑行宫,京内和京外各建一处,即西郊的畅春园与承德避暑山庄。
海淀地区,位于永定河的冲积扇上,地下的泉水汇集成一片片湖泊,“海淀”因此得名。“早在金章宗(1168-1208)建八大水院时,海淀地区便有了成体系的皇家园林。明朝中后期,海淀开始大面积的种植荷花和稻米,这片湖泊逐渐被分割为南北两个小湖,分别叫“南海淀”和“北海淀”。而又有西山林木葱茂,山麓多泉水,山形水势得天独厚,极宜辟造园林。
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选定了明代李伟所遗清华园为基址,“爰诏内司,少加规度,依高为皋,即卑成池”。畅春园于三年之后竣工,成为康熙皇帝夏日在京居住的主要场所。“盛夏郁蒸,炎景烁金之候”,天气热得四处冒火星,康熙皇帝就会放下手中政务,来到西郊避暑。
雍正之后,开始重点打造圆明园,乾隆把皇家园林建设推向巅峰。乾隆六下江南之后,就将种草的江南美景仿建于皇家园林之内,形成了“西湖十景”“狮子林”“如园”“鉴园”这些独特景致。
另外,乾隆还疏浚瓮山泊,建清漪园;并建静宜园、静明园,将西郊地区发展成山水呼应、风光旖旎的避喧听政之所。即便到了清后期,列强入侵、国家衰败之际,清代皇家仍不辍园林建设。慈禧太后将清漪园改建成了颐和园,并基本上将住所移到此地。
但是毕竟海淀也没有空调,只能靠高纬度解决问题了。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起,避暑山庄正式下诏开工,但是早于此,皇帝已沿滦河修建了一些行宫。承德“金山发脉,暖溜分泉;云壑淳泓,石潭青霭。境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主要是车程也不算远,一般清帝骑马,两三日便可达到。
康熙五十年,康熙帝题写“避暑山庄”四字匾额挂于二宫门,并将重要景点以四字题名组成“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三十六景”还是以塞外朴质风格为主,皇帝走的还是农家乐风格。除正殿“澹泊精诚”及其后殿“烟波致爽”为官式建筑外,有大量的“山馆”“别墅”景观。
到了乾隆时期,对山庄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开始走奢华土豪风,不但着意修缮了湖区景观,添建新的“三十六景”,还完善了外八庙,使避暑山庄还成为了会盟外藩蒙古、团结蒙藏地区的中心。据统计,康熙皇帝造访热河四十余次,乾隆、嘉庆二人更是几乎每年都要到避暑山庄,到了秋狝完成后,估计是贴完秋膘,皇帝才会结束在热河地区的行程,回到北京。
如果估算起来,清代入关后的十个皇帝中,只有顺治、乾隆、道光、同治四人是在紫禁城中去世的,而后三者还是死于正月——也就是皇帝必须要回紫禁城举行典礼之月。而在园林中去世的有康熙(畅春园)、雍正(圆明园)、光绪(瀛台)三人;在避暑山庄去世的有嘉庆、咸丰二人。可见清代的皇帝,更愿意将离宫别苑当成自己的日常居所,离宫的修建多以避暑为目的,所以后来外国人对于西郊园林的称呼多为“Summer Place”,即为“夏宫”。
消遣 游船开起来
据说康熙皇帝律己很严,即使是夏日酷暑,他也要冠帽端正地接见臣工,从来不用担心皇帝有“北京比基尼”。诏对间隙,赶紧拿过扇子扇一扇,下个人进来的时候,又恢复了端正的坐姿。
但是天气太热,天天这么工作,也实在受不了,所以皇帝总要想点儿夏天的活动,没有空调屋里追剧吃西瓜,清代宫廷夏日的文娱活动,最常见的是游船与听戏。
清代人不游泳,但是水上总归比陆上凉快。昆明湖总面积约三千亩,水域广阔,景色秀丽,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风拂面,碧波荡漾。西望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阁,处于翠柏之间。远山近水,诗情画意,使人暑意顿消。早在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就有“何处燕山量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之感慨。光绪时期的重修,更是突出了昆明湖作为园林景观的功用。
根据内廷人员的回忆和清宫档案,我们可以大致恢复慈禧太后夏日游湖的情景:
她由长廊进入码头,随她出游的除了皇后和妃嫔外,还有她最喜欢的恭亲王奕忻之女荣寿公主和庆亲王奕劻之女三格格、四格格,以及入宫充当翻译的德龄和容龄,还有李莲英之妹李大姑娘也在行列之中,因此,游船的规模非常大,有“湖上浮宫”之喻。
慈禧的御舟顶上用上等木料雕刻成一行行琉璃瓦式样,上涂黄漆,御舟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装饰,就是在船的中央竖立一根酷似桅杆似的大旗杆,上面悬挂着一面很大的龙旗,另外还有两条狭长的天青色缎飘带。御舟由河岸上的纤夫拖行,离岸较远时兼用船桨滑行。有个插曲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送给慈禧太后小火轮一艘,赐名“永和号”,虽然第一次试水就炸了,让大家都有点儿尴尬,但是修理之后,也一度作为慈禧太后御船的拖引船使用。
另一种更为常见的消夏方式就是听戏,清宫戏台根据建筑规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室内小戏台,第二种为开敞类的半室内戏台或室外戏台,第三种就是多层的室外大戏台。开敞类半室内戏台为夏日看戏的首选之地,其中以圆明园的“万方安和”最为精妙。
“万方安和”,在雍正时期成为“万字殿”或“万字房”。它的建筑平面图形呈“卍”字形,整个汉白玉基座在湖水中,“卍”字形的岛上建造了33间房,四面出廊的水殿。从内务府档案记载中我们得知,这里曾有一处半室内小戏台:“万字房西一路对戏台屋内,靠碧纱橱陈设的花梨木案”。
对照内务府档案,我们推出,戏台和看戏的皇帝并不在同一侧的殿宇内,而在万字殿西南翼的开间中。此翼西起第二间正对戏台,安设向北的宝座,同时在西三间安设宝座供皇帝使用,檐边炕则为宫眷使用。这样,隔着一道湖水赏戏,清风徐来,莲香阵阵,不仅夏日暑气消减大半,而且因为水面反射,声音更多一道悠扬,是很好的夏日消遣。
饮食 冷饮吃起来
宫廷的夏日,很多习俗与民间相同,也有一些是民间习俗的“升级版”,比如服饰。暑伏之后,百姓会换上夏装,百官“皆服万丝帽、黄葛纱袍”,皇家也不例外。不过皇帝的服饰种类更为繁多,一般分为朝服、吉服、行服、常服等,其中有夏日特色的就是朝服和常服。
朝冠一项,夏用玉草或藤竹丝,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合林,饰东珠七,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金龙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朝服则改为:“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缎、纱、单、袷。”常服纹饰及颜色不变,与冬常服相比有两点不同,一则开裾由左右改为四开,以增加空气流通;二则衣料选用棉、纱,更为透风散热。虽然选用了薄的材质,也多开了两裾,但实物看起来还是很严实。
所以只能在吃上安慰一下了,“冰”是夏季的去暑利器。紫禁城内有冰窖五所,其中四所能藏冰5000块,另一所能藏冰9226块。长春宫、储秀宫等处茶房内设有冰桶,以供冷饮、冰冻水果之用。
在内务府大臣等办公地,每年五月初一起至七月二十日止,每日可领取冰两块,供防暑之用。清代宫廷还有小型储冰用的木质冰桶,其功用大抵类似于今天的冰箱。它们一般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制成木胎,箱内一般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铅或锡。故宫存有一对乾隆年间制珐琅彩冰桶,约一尺五寸高,二尺见方,下有约一尺高的木座,上有两块带透空钱式孔的木盖。
民间夏季有直接吃冰的习惯,“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还有一种叫“雪花酪”的冰品,它是把凉水、天然碎冰块、淀粉、糖精、香精装在铁桶里,再把铁桶放入内有冰砣的大木桶。桶中间有轴儿,转动起来能把冰块等搅成雪花冰凌,盛在玻璃杯里有点像冰淇淋。宫中则更为讲究,于制成的冰花中加入红果汁、酸梅汤等调味,再放入果子干,半嚼半饮,冰爽可口。
《宫女谈往录》中,宫女何氏还讲了慈禧常吃的另一种夏季小吃:“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 这种甜食的低配版,在盛夏时节也常常在北京售卖,用荷叶托着新鲜的莲子和菱角米,和着蜜饯或是淋上糖浆,在今天看来,也是一道消夏美食。
除了冷食之外,还有一些宫廷夏季饮品,以酸梅汤最有代表性。《帝京岁时记》记:“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以前门九龙斋及西单牌楼邱家者为京都第一。”宫中惯有饮用传统,据慈禧的侄孙叶赫那拉岳超的回忆文章《庚子辛丑随銮纪实》记载:“辛丑在陕度夏,慈禧要吃冰镇酸梅汤,关中天气温热,向无存冰,御膳房计无所出。”
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一幅这样的图景:
在京西风景秀丽的圆明园中,皇亲贵胄们坐在万方安和的西殿之上,远处是悠悠蝉鸣,近处是习习凉风,对岸的戏台中,传来了余韵绵长的唱曲。此时,捧起手中的玉盏,啜一口凉丝丝的酸梅汤,再用小勺舀满新鲜的凉果,放到口中慢慢咀嚼……谁说没有空调的古代,夏日就不能是一种享受呢。这波操作,谁不服?供图/王盼盼
编辑:杨岚
关键词:夏日 皇帝 戏台 消夏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