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美国枪支暴力“顽疾”又添“新病因”
新华社华盛顿8月4日电(国际观察)美国枪支暴力“顽疾”又添“新病因”
新华社记者刘阳 徐剑梅 孙丁
美国在不到一天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共造成至少2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分析人士指出,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社会不折不扣的“顽疾”,政府在“控枪”还是“拥枪”的争论中毫无作为,恶性枪击事件却越来越频繁。而本次大规模枪击事件中又出现了反移民倾向,显示美国社会种族日益分裂对立的政治环境正在成为枪支暴力“顽疾”的“新病因”。
枪声频传
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埃尔帕索市一家沃尔玛超市内3日发生枪击,造成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墨西哥公民,另有20多人受伤。警方在现场抓获一名白人男性嫌疑人,名叫帕特里克·伍德·克鲁修斯,家住达拉斯附近,现年21岁。
警方随后发现克鲁修斯在网络上发布过一份政治宣言,其中表达了对墨西哥人的仇恨,警方因此怀疑其作案动机与反移民的种族主义有关。埃尔帕索位于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地区,距离边界线不到20公里,当地80%的居民为拉丁裔。
事发仅仅十几个小时后,千里之外的俄亥俄州代顿市再传枪声。一名枪手于午夜时分出现在当地一处热闹的酒吧街向路人开火,事件最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至少10人死亡,其中枪手被迅速赶到的警察击毙,另有26人受伤。警方表示,枪手通过合法途径购买了多支火枪,目前尚不清楚作案动机。
“顽疾”难除
在美国,枪支暴力多年来不仅没有被根除,反而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非营利组织美国枪支暴力档案室统计,截至8月4日,美国在2019年已经发生了超过250起至少造成4人死伤的枪击事件;与此同时,与枪支相关的死亡总人数已达8700多人。
此外,许多震惊全美的枪击案也都发生在近几年。例如2017年拉斯维加斯一场音乐会中发生枪击,导致58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2016年奥兰多市一个酒吧发生枪击,导致49人死亡,50多人受伤。
不断发生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强烈呼吁加强枪支管控,然而相关立法却行动缓慢。
控枪组织“母亲要求行动”成员拉里·利普顿告诉记者,控枪支持者的主要诉求包括:加强对拥枪者的背景审查;提高拥枪年龄限制;如发现某个拥枪者发表危险言论或者作出危险举动,允许执法人员暂时取消其拥枪资格等。
然而,美国国内的拥枪势力往往会援引宪法第二修正案,反对政府限制拥枪权利。此外,势力强大的全国步枪协会也具有惊人的政治影响力,一些议员因从步枪协会收取大量资金援助,或惧怕遭到步枪协会攻击,因此不愿推动控枪立法。
分析人士指出,每次重大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政府往往仅对枪支购买规定进行象征性调整,这表明目前美国社会拥枪势力的影响力仍难以撼动。与此同时,过往经验表明,历次美国大选期间,拥枪派选民在选举中的投票热情往往高于控枪派,并会激烈抵制支持控枪的候选人。在党派纷争和集团利益的绑架下,枪支管控在美国难以实现。
分裂加剧
此次的两起枪击案除了引发关于控枪的又一轮辩论外,埃尔帕索市枪击案中暴露出枪手具有明显的仇恨外国移民情绪,给美国社会增添了新的不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美国社会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对立日益严重,而一些涉嫌煽动种族仇恨的争议性言论更加刺激了凶手的“仇恨犯罪”心理。
在这些争议性言论中,特朗普为争取白人选票而频打种族牌的做法尤其受到批评。《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称,特朗普不仅不提倡团结和理解,反而鼓励分裂和歧视。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同拥枪者站在一边。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科米也公开撰文称,种族主义一直是美国未能清除的毒素,特朗普为了实现政治利益而挑起种族话题,但后果却十分危险。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国社会持枪犯罪持续上升并与种族矛盾和政治极化相互作用,本就难解的枪支暴力“顽疾”又增添了新的“病因”,未来将越发难以“治疗”。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美国 枪支 枪击 暴力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