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飞檐走壁、进入水底……这个展览让人脑洞大开
最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一个展览成了不少人的“打卡地”。

一进美术馆,你就能看到一个几层楼高的巨大镜子,把平铺在地面上的唐人街街景反射出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来到这里都成了“戏精”——要么做出扒着窗沿仿佛要从楼上坠落的样子,要么悬在救生梯上,然后催着同伴拍下照片。

与其说这是个当代艺术展览,不如说更像一个游乐场。
比如,在美术馆外的作品《泳池》——你可以选择待在水面之上,或是进入“水底”。

又比如,在《教室》这个作品中,观者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投射到一面透明的玻璃上,而观者虚幻的影像与玻璃后废弃的教室结合,给人造成一种“鬼魂”出现在教室的幻象。

除了这些让你如同置身游乐场的艺术品,还有一些会让游人感受到艺术家巨大的脑洞。
美术馆外,一间中国北京胡同里常见的平房被吊车吊起来悬在半空,房子底部带着根须,仿佛还有泥土,就像是一棵刚从土里拔出来的大树。

另外,这件名为《日间的白亮航班,夜晚的暗黑航班》的作品,可以让你的镜头有一种坐上飞机的感觉。

这些让你产生“错觉”的艺术品都来自于一位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但同时,你也能在展出的作品中看到鲜明的中国元素。
像在“连根拔起的房子”旁,还摆放了一辆上世纪常见的老自行车,而巨大镜子中的“唐人街”也布满了写有中文的广告牌,作品《楼梯》则参考了央美美术馆的楼梯。

让观者在产生“错觉”的同时,还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可事实上,其中不少作品都有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历史,并在多个国家展出过。
以本次占据最显眼位置的《建筑》为例,这件作品诞生于2004年的“巴黎不眠夜”。你能明显看出,当时这件作品中的建筑具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形态。
但当这件作品出现在中国,其中的建筑变成了唐人街的形态,甚至你还能看到,雷安德罗•埃利希把自己名字的简化成“雷安”两个中国字,印上了广告牌。
这样的改变和艺术家本人的想法密不可分。
他在后来的讲座中说,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交流”。埃利希以这样的想法与观者沟通。

“我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不同的文化,能够有这样的一个真正的实质性的交流,我觉得非常感动。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地球另一方,我们相互地感受到对方的思想。”
他甚至在展览的墙壁上印上了这样一行字:“我感兴趣的是,在视觉艺术中,时间不属于作品,而是属于观者。”(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飞檐走壁 进入水底 央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