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地方半年财收盘点:7省份收入负增长 收支矛盾如何拆解?

各地多渠道弥补减收,压缩不必要开支,依法依规做好预算调整,但核心是要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
“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一直是外界观察地方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2万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下,叠加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复杂外部形势,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并不乐观。
目前,28个省份公开了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财政收入规模排名来看,与去年差别不大,广东、江苏、上海依然居前三位,部分收入规模相近省份排名略有变动;从收入增速来看,几乎所有省份都在下滑,其中北京、重庆、贵州、新疆、海南、甘肃、青海七地收入陷入负增长,这在近十年中较为罕见。
财政收入下滑,但刚性支出不减,使得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为此,各地多渠道弥补减收,压缩不必要开支,依法依规做好预算调整,但核心是要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

广东收入第一 山西增速第一
财政收入规模折射出地方经济实力。上半年,广东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855.93亿元,毫无悬念地居上述28省份之首。事实上,过去28年,广东的财政收入一直位居首位。
广东之后,江苏、上海、浙江收入均超4000亿元,位居二、三、四位,山东和北京收入超3000亿元。
上述六省份均在东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规模约2.75万亿元,占地方收入总规模比重近半,成为支撑全国财政收入的关键地区。
此外,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不同,跟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省份财政收入规模排名略有变化:河北超河南、江西超辽宁、陕西超重庆、广西超贵州、海南超甘肃,不过差距并不大,在几十亿元至上百亿元规模之间。
从财政收入增速来看,煤炭大省山西上半年以12.9%的增速居首位,保持了去年全年增速全国领先的位置。上半年,山西煤炭等能源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铁路机车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增长,这些都带动了当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河北和浙江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也达到两位数,此外四川、广西、河南、安徽等12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速3.3%。而重庆、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北京、甘肃七地财政收入陷入负增长。
增速下滑减税是主因
一般来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是相对较快的,但今年上半年几乎所有地方收入增速大幅回落。
比如,增速第一的山西,去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4%,今年上半年几乎腰斩,降至12.9%。财力规模最大的广东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速为10.3%,今年上半年也降至5.1%,其中税收收入增速从13.3%降至2.4%。增速垫底的重庆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速为2.7%,今年上半年下滑至-7.8%,其中税收收入增速从11.7%降至-2.5%。
导致各地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最主要原因,是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
随着今年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个税减税政策、地方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等的全面铺开,地方的相关税收收入增速都在下滑。此外,今年小微、科技企业和保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加码,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速下滑。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
比如,财政大省山东虽然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微增,但是税收收入呈负增长,为-0.3%。其中,个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分别下降36.9%、16.6%、14.3%,减税效果立竿见影。上半年,山东已累计兑现减税570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10亿元,影响财政收入增幅8.4个百分点。
再比如,江西省财政厅分析称,在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后期财政增收压力非常大。支出方面,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在财政收入增速不断放缓的形势下,土地收入也不容乐观,上半年全省土地出让收入下降14.4%,减收104亿元,地方政府年初用土地出让收入偿债预期有缺口,可用财力更趋紧张,对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各项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兜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各级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
此前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7月份3000亿元降费新举措的实施,下半年减税降费力度更大,预计地方财政收入会进一步放缓。
贵州省财政厅数据已显示,今年1~7月中旬,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5%,降幅比上半年略有扩大。

收支矛盾突出 多招来解
虽然今年减税降费规模超出地方预期,上半年不少省份财政收入微增,但支出却仍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
比如,贵州省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5.4%,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1.4%。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姜龙也表示:“今年各级财政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面临很多困难。另一方面,刚性支出有增无减,预算平衡的难度很大。”
“开源、节流、提效”是地方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关键词。
开源,即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前提下,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比如依法加强税费征管是各地的常规做法,尤其是打击虚开骗税。
比如,2018年8月份以来,在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税务部门共计查处虚开企业11.54万户,认定虚开发票639.33万份,涉及税额1129.85亿元;查处“假出口”企业2028户,挽回税款损失140.83亿元。
此外,一些地方挖掘政府存量利益,动用历年结存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回的各类存量财政资金,增加国企利润上缴额度,使得非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来弥补减税造成的减收。
为了弥补地方减收,今年中央财政也加大了转移支付规模,并加快了拨付进度。地方政府融资的新增债券限额也大幅提高至3万亿元,并给予一定额度再融资债券,帮助地方借新还旧,缓解资金压力。
节流主要是削减不必要的支出。今年各省份都提出过紧日子,至少按5%幅度压减一般性行政开支,继续严控“三公经费”。
比如,山东省级各部门统一按照8%的比例压减业务类项目支出,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达到优良等次的项目统一按照10%压减预算规模,取消到期和不急需的项目资金。同时,继续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省级“三公”经费预算连续六年“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达到14.41%。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是目前地方努力的方向。不少省份力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了确保减税降费落地,一些省份如重庆已经主动调降收入指标,将年初设定的税收收入7%左右的增速,调减至4%左右,这也有利于财政收支平衡。(陈宜刊)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收入 增速 上半年 财政收入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