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台商王杉羱重庆武陵山乡“送虾”记
新华社重庆8月12日电(记者张倵瑃、周文冲)“情况不妙!”越野车在大陆西南山区一条公路上疾驰,台商王杉羱突然接到电话。
得知在重庆深山偏乡养殖的上万只澳洲淡水大龙虾遭遇大面积死亡,王杉羱的心头愁云笼罩,他不只担心近千万元投资付诸东流,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对村民作过龙虾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怎么办?
越野车在武陵山区一个山坳中停下。这个叫平溪的小村落,地处重庆东南部的山沟里,距离市区四个半小时车程,常住人口不到150人。种地没多少收入,村民多数到外地务工。王杉羱的龙虾基地是村里最大的产业。
20多年前,王杉羱从台湾高雄来大陆沿海地区发展,从数码产业到地产开发,生意越做越大。近几年,他将视线投向大陆西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他看到了机遇。
“西部大山里的农村拥有山清水秀的原生态,但缺少产业和环境打造,台湾精致农业的经验在这里也许大有可为。”王杉羱说,受到近来诸多惠台政策鼓励,台胞“西进”脚步向下扎根,包括参与基层扶贫事业中,他和同伴就想着把台湾的好项目好经验复制到大陆腹地广阔的农村。
选择什么产业呢?他的儿时玩伴袁瑞岭在台湾有3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哥俩一合计,决定到山里养澳洲淡水龙虾。这种龙虾只能在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生长,对水质要求很高。重庆朋友向他推荐了武陵山区,那里山泉清澈、人烟稀少,养虾说不定还真合适。
接下来就是实地考察。2017年冬天开始,王杉羱和袁瑞岭带着设备在武陵山区各处检测水质。经多次取样检测和走访调研,他们发现平溪村土壤、水质比预想的好,也没有噪声惊吵。
平溪村位于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黔江区金溪镇,是镇里最偏远的村子。当地政府希望王杉羱的产业能落户平溪,带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我50多岁了,做点事能造福这里的老百姓,很不错。”王杉羱一口答应。
2018年秋,龙虾基地在平溪开建。今年4月,从台湾运来第一批3万多只种虾投入池塘。王杉羱没想到,“龙虾大军”正式进村还是“水土不服”,成片死亡,只剩不到1万只。还没开始,王杉羱就损失近500万元。
这就是开篇一幕。王杉羱回忆说,当时他在池塘前打电话给袁瑞岭,老友安慰他“忍耐才有机会”,第二天就从台湾飞到重庆,现场查看后“对症下药”——在虾池上搭上大棚加温,在虾池中放入虾屋,改变水流方向。这样一来,减少了虾群之间因相互打架、乱钻土壤带来的损耗,水中含氧度也提高。
当地政府也及时伸援手,在龙虾基地的上方新建了一个拦水坝,保障养虾用水,帮王杉羱解决了大问题。
转危为安的虾群慢慢壮大,今年6月底种虾孵化出小虾苗。这意味着基地走上正轨,一年可孵化出300多万只虾,收益可观。
如今,村里10多户贫困户在养虾基地就近务工,工资比有些城里的企业还高。王杉羱还让贫困户入股,享受收益分红。他准备把基地繁育的幼虾给村民养殖,虾长到二两重后再统一回收,老百姓由此能又多一笔收入。
“以前我们守着好山好水,没有外力帮助,产业就是搞不起来。哪里想得到,我们这个山沟沟还能养出澳洲淡水龙虾这样的稀罕物。”金溪镇副镇长喻小纯说,平溪将以龙虾养殖为支撑发展观光农业,吸引游客来山里研学、避暑、吃龙虾、徒步原生态峡谷,龙虾基地已成为村子发展的新希望。
不久前,王杉羱拿到了台湾居民居住证。“大陆投资环境稳定,我要在这里长期发展。”王杉羱说,台湾也有一个叫平溪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他和这里的缘分。等秋天龙虾肥了,他要在院坝里摆上几桌,和村民老乡一起喝茶饮酒,放歌田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杉羱 王杉 龙虾 重庆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