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我国“南海深部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新华社上海8月14日电(记者张建松)来自全国32家单位、700多人次科学家,经过长达8年的共同努力,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南海深部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在14日召开的“南海深部计划”成果汇报会上介绍,8年来,该计划共立项60个(重点51项,培育9项),通过对南海深部进行系统观测,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深部重大科学问题上,提出了挑战传统认识的新观点,取得了南海深部研究的科学主导权。
南海是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深海区。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启动了“南海深部计划”,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以洋壳深海盆的演化为“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血”,深海沉积为“肉”,将南海作为一只全球边缘海的“麻雀”进行深入研究,以在崭新的水平上认识海洋变迁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
据汪品先介绍,“南海深部计划”执行以来,极大地点燃了我国科学家研究南海的热情,研究成果超越了预期。在学术理论层面上,主要是在“海盆成因”(即陆地如何张裂成为海盆)和“气候演变”(即全球气候如何进行周期变化)两个地球科学重大问题上,打破了传统的认识,提出了新的假说。
此外,在南海的深层海水研究上,我国科学家也首次对深水边缘海盆地的水、碳循环中大洋和大陆因素相互作用,取得了基于实测的系统认识。
“这3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南海深部研究的里程碑,使南海成为国际上研究程度最高的边缘海。科学研究的进展,又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这表明南海具有众多独特的自然条件,可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汪品先说。
“南海深部计划”执行过程中,正值我国深海科技实力加速发展时期,我国自主研制的7000米级和4500米级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相继下水。利用国内外条件,“南海深部计划”实现了3个深潜航次和“3+1个”大洋钻探航次,实现了数以百计的深海观测锚系和大量的地球物理测量。深拖磁测系统、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深水锚系观测、海山浅钻等众多先进深海技术,都在南海得到了集结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通过“南海深部计划”的实施,我国还广泛开展了国际合作,培养锻炼出一支多学科门类,跨越古今界限、海陆界限、地球和生命科学的界限等时空尺度的研究队伍,推动我国地球与海洋科学的创新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
编辑:曾珂
关键词:我国“南海深部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