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62.6%受访者愿意参加环保类志愿服务
暑假期间,不少高校和校内社团为大学生策划了一系列假期志愿服务。有的志愿服务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者受益良多,但也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怎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才有吸引力?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6%的受访者喜欢参加环保类的志愿服务活动,54.1%的受访者喜欢参加社区服务类的志愿活动,73.3%的受访者觉得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应该注重社会意义。
东南大学大三学生顾辉(化名)报名参加了美丽中国的志愿支教活动,“对于报名者的筛选非常严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志愿项目”。
在顾辉看来,做志愿活动首先是有了看问题的新视角,“我在志愿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了当地人,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参加这个志愿服务活动让我更有责任心了。我希望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
调查显示,62.6%的受访者喜欢参加环保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54.1%的受访者喜欢参加社区服务类志愿服务活动,44.1%的受访者喜欢参加基础教育类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支教和科普。
西安某高校博物馆专业大四学生韩悦(化名)介绍,她所在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西安博物馆签定了协议,每年开学后通过学校相关组织招募学生。初步面试之后,被录用的学生在学校参加培训,看讲解稿,由参加过这个志愿服务的高年级学生带着去学习如何讲解。熟悉讲解稿之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会对志愿者再进行一到两次的培训,还要在学期末的时候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就是看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有自己的理解,也要保证理解的准确性”。
顾辉感觉,现在大学生的公益心比较强,愿意去支教的人也很多,但是如果做得不好,就可能给孩子们错误的引导。“有些人为了学校要求的志愿时长去做志愿活动,其实对谁都没有好处,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
“目前志愿活动的宣传不太到位,很多人想参加,但是不知道如何参与。”顾辉说,以大学生支教为例,“我觉得在课程的设置和管理上面存在问题,有的活动课程设置不完善,志愿者也只是偶尔去一次,没有连贯性,意义不大”。
调查中,73.3%的受访者觉得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应该注重社会意义,53.3%的受访者认为应注重规范性,52.9%的受访者认为应注重让参与者有收获。
顾辉认为,学校没有必要强制规定大学生的志愿时长,可以让做过志愿活动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志愿服务经历和收获,多给大家一些正面的反馈,让大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去进行志愿服务。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2.8%,90后占40.3%,80后占41.8%,70后占11.1%,60后占3.3%。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志愿 服务 受访者 参加 活动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