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海拔4700米藏区的“放不下”与“舍不得”
今年8月5日是段玉平从西藏阿里改则县离开的日子。说起在改则县的1000多个日夜,他眼圈泛红,不禁哽咽:“在改则,我还有许多‘放不下’和‘舍不得’”。
作为中国移动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被评为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3年前,当看到援藏干部选派通知,时任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连云港分公司副总经理的段玉平第一时间提交报名申请。
有人说,在海拔4700米的阿里地区“躺着就是一种贡献”。段玉平勉励自己,既然来了,总得留下点什么,“苦熬不如苦干,一定要用行动为改则做出些改变”。
3年来,段玉平作为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改则县委常委、副县长,推动实施旅游开发、糌粑加工、安居房等70多个民生项目,一草一木被打上了新的烙印。
而今,最让他“舍不得”的是改则县3750多个孩子,最“放不下”的是46个蔬菜大棚。
把新鲜绿叶菜端上海拔4700米的百姓饭桌
2016年7月,从满目翠色的鱼米之乡,经过3800公里辗转至拉萨,再坐车颠簸6个多小时,段玉平终于踏上改则的土地。这片13.56万平方公里的贫瘠高原,比江苏省还大,一眼望去灰蒙蒙的。
稍稍适应海拔4700米的高原,段玉平下乡调研。来到古姆乡岗如村曲珍旺姆家时,曲珍旺姆正炖着羊骨汤,大锅前放着一小把青菜,她舍不得把菜下锅,“别看打蔫儿了,这青菜金贵着呢。”她说。
段玉平心里不是滋味,内地餐桌上常见的绿叶菜,在改则县是 “奢侈品”。改则的土质不适合植被生长,蔬菜都是从内地经拉萨转运而来,价格是北京的两倍。
段玉平下决心,“要把绿叶菜端上改则百姓的餐桌”,让灰色的改则生出绿色。闻听此言,当地干部连连摇头:这不可能!改则每年冬季长达8个月,七级以上大风天气超过200天,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60%,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有记录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县里至今还没有存活期超过3年的树。
不行动则无改变。在4700米的高原,段玉平种起大棚蔬菜,他带领项目团队从8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运回上千立方米的土,从河里淘出泥沙,搅拌上当地的羊粪,初步形成适合植被的土壤环境。改则的年平均气温为-0.2℃,第一批搭建的9个蔬菜大棚,用了两层塑料膜后还得加盖棉被。
7个月后,第一批蔬菜出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2018年冬天,白菜、香菜、菠菜等棚产蔬菜陆续端上改则百姓的餐桌。“县里的平均菜价下降了20%,改则老百姓吃上了青菜!这是一件大事。”改则县干部曹枝清说。
让段玉平最牵挂的是,今年还要盖37个蔬菜大棚,“改则‘一天有四季’,如果不精心管理的话,种植效果就会打折扣,需要尽快培育懂得科学管理的技术人员。”
“给藏区群众、给改则百姓做些实事、小事,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这正是段玉平的初心所在。
高原风情讲述品牌故事
“手工作坊变得正规了,收入比以前多了,我能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了。”牧民嘎玛是改则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藏香被打上商标,放在商店里售卖,他心里美滋滋的。
“以前手工作坊的产品,没包装没品牌也没有销售渠道。”改则县旅发委副主任普珍说,“段县长来了后手把手教我们管理企业、注册品牌和开发旅游产品,县里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快”。
来到改则后,段玉平每天都在琢磨,改则的经济发展出路在哪里?让一个纯牧业县富起来能拓展哪些渠道?经过调研,他要让稀缺的高原风情注入市场经济的气息。
段玉平帮助该县成立了改则县旅游开发公司,尝试对县里的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同时打造文化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2016年底休假期间,段玉平没闲着,他联系连云港市慈善总会,带头捐款并推动成立了“连云港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基金”,推动改则经济发展。
2018年,游客们可以在改则的“特色产品商店”里,买到当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围巾以及藏香等土特产品。段玉平还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建设改则县“先遣连革命纪念馆”。截至2018年底,改则旅游产业盈利达100多万元,当地百姓有了文化品牌意识和销售渠道。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当地牧民就业,在一系列帮扶之下,改则百姓开始走上致富路。
三年改则行 一生援藏情
高高壮壮的段玉平,是个“眼窝浅”的汉子,说起女儿,他的眼圈又红了。
段玉平离开家时,女儿段一诺才上小学一年级。进藏第二年,女儿画了张全家福,画上写着:我爱一家人。段玉平看了一阵心酸。在藏区,每年女儿生日时,他都会给女儿写一封信,回去时一起交给她。
其实,让段玉平“放不下”的,还有改则的另一个“女儿”其美卓玛。
2017年6月,段玉平在街上见到一个独自捡拾纸箱的女孩,他上前询问:“捡纸箱子干啥用?”女孩怯怯地说:“拿回家烧火做饭。”
段玉平心想:“一般人家烧火用牛羊粪,难道她家连这些都没有?”第二天段玉平买了大米、羽绒服、书包找到女孩家,原来她叫其美卓玛,一家四口挤在冰冷破旧的小出租屋里,父亲离家出走,母亲身体残疾,还有一个妹妹是智障儿童。
看到门板上写着几行汉字“妈妈我爱你”“爸爸快回家”,段玉平的心揪了起来,当即决定以“帮扶父亲”的身份帮助这个女孩。
两年多过去,其美卓玛从一个自卑、沉默寡言的小女孩长成为一名开朗的姑娘。今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拉萨阿里中学。段玉平像个细心的爸爸,给她准备了整整一行李箱的生活用品。
在改则,还有更多的孩子让段玉平“舍不得”。段玉平发现,当时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萌生了退学念头,他自己是一名湖南澧县的农家子弟,一路求学打拼,深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他给当地的孩子发新华字典,给老师买保温杯,募款购买柴油发电机,让学校闲置的消毒柜运转起来。“只要他来到学校,下课的时候孩子们会围上来,拉着他的衣服,喊他‘段叔叔’。” 改则县一完小校长次仁卓嘎书说。
段玉平的朋友圈是个爱心汇聚圈,他联系了10个省份的157名爱心人士、20多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贫困生397人,捐赠资金48万多元,捐赠电脑、学习用品等物资79.6万多元。
3年援藏,他改变了改则,改则也改变了他。 段玉平在日记中写道:“改则是我艰苦奋斗的生产队,修身养性的培训班,增长才干的加油站。这片纯净的土地,善良的人民,给了我今后人生道路上无穷的精神力量。”
尽管段玉平回来了,但中国移动的其他援藏干部又前往改则县。段玉平深知,只要援藏干部持续接力,西藏的面貌年年会有改变。
【编辑点评:在海拔4700米的阿里地区“躺着就是一种贡献”。段玉平勉励自己,既然来了,总得留下点什么。改则是他艰苦奋斗的生产队,修身养性的培训班,增长才干的加油站。】
关键词:援藏扶贫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