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新疆沙漠地带筑起“绿色屏障” 民众享生态建设红利
(新中国70年)新疆沙漠地带筑起“绿色屏障” 民众享生态建设红利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22日电 题:新疆沙漠地带筑起“绿色屏障” 民众享生态建设红利
中新社记者 戚亚平
“以前一年刮十几场8级以上大风是常事,十米内见不到人,农田最多要受灾七八次,植被稀少,风沙活动强烈。”说起曾经的环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剑洪记忆犹新。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地”是昔日三十四团的真实写照。该团自1956年成立以来,通过兴修水利、改建良田、扩大园艺种植面积,风沙明显减少,抵御风沙的能力显著增强,呈现“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景象,现林地总面积近94万亩。
罗剑洪说:“如今一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不超过3次,降水量由过去的每年30多毫米增加到现在的90多毫米,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农作物承受灾害能力在可控范围内。”
三十四团行政区划位于新疆尉犁县境内,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中间地带,自然环境艰苦、生态责任艰巨。

据罗剑洪介绍,三十四团已投入1.3亿元(人民币,下同)实施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并人工种植耐旱、抗风沙的梭梭、沙枣、胡杨等乡土树种,推广应用节水滴灌技术。
从2000年至2017年,三十四团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95万亩,完成防沙治沙专项项目面积0.52万亩,完成封沙育林9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0.22万亩。人工防风林逐渐变成一道道坚实的“绿色屏障”,抵御风沙侵蚀。
“力争到2020年,全团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罗剑洪称,后期,三十四团计划在农区外围离沙漠最近的风沙前沿建立2万亩的大型防风基干林。

据悉,三十四团还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沙产业,种植肉苁蓉。以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让民众享受生态建设红利。
目前,三十四团红枣种植面积达5.8万亩,总产量1.24万吨,红枣产业收入占职工人均纯收入的57%,成为团场调整产业结构、富民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支柱产业。通过种植梭梭治理沙漠,利用肉苁蓉寄生于梭梭根部提高经济价值,亩产值达6000元左右。
新疆兵团大多数团场分布在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绿洲的第一道屏障。三十四团的发展只是新疆兵团在沙漠地带发挥“生态卫士”作用的一个缩影。

通过多年大规模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对荒漠植被采取封沙育林育草等措施,新疆兵团逐步建起环绕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带,形成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森林覆盖率已达20%,80%以上农田得到林网的有效保护。
在改善生态的同时,新疆兵团沙区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发展特色林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到2018年末,新疆兵团林果种植面积逾320万亩,果品产量逾390万吨。沙棘、枸杞、甘草等沙生药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编辑:曾珂
关键词:新疆沙漠地带筑起“绿色屏障” 民众享生态建设红利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