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完善电子烟监管刻不容缓
电子烟行业目前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监管滞后问题。当前,应限制购买年龄、提升接触门槛、加强立法,规范电子烟发展。
近日,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与技术监管研究课题组完成的《公共健康与技术监管研究报告之电子烟产业监管状况报告(2019)》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电子烟消费人数达740万人,已成为全球电子烟产品最大生产国(占全球95%份额)与出口国(占全球90%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行业定价权。资本追逐又加速了这一风口的形成,目前中国已有数千家电子烟企业,几乎每天都会有新品牌诞生,一些电子烟头部企业的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
但在另一方面,这个新兴行业尚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认为,对于这种市场空间巨大,又处于初期的新型快消品,政府如何有效开展监管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从电子烟产品的实际情况来看,既有烟油含有尼古丁的产品,也有类似于“雾化咖啡”这样不含尼古丁的产品,对它们的监管措施应该有所不同。“即使是尼古丁雾化系统,又可以分为电池、雾化设备和烟弹,其中电池和雾化设备属于电子产品,真正含有尼古丁的是烟弹,所以要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分别监管。另外,在生产、销售的使用场景上,应该全流程管理。”严飞表示。
电子烟对人体是否有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度《全球烟草流行报告》,相比传统香烟,电子烟产生的危害更小,如果固定吸烟者能够使用得到良好管制的电子烟替代卷烟,那么受到的毒性影响可能会较小,但电子烟并非无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电子烟产业监管同样滞后。”严飞表示,考虑到电子烟产品缺乏统一标准,相关技术仍在快速更新,健康安全也还存在争议,这些为各国监管带来了困难。当前,各国针对电子烟产品从零限制到全禁止,监管政策存在巨大差异,而且无法完全覆盖电子烟生产、消费、营销等领域,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子烟监管应以增进社会整体福利为首要目标,首先应以保障大多数居民的健康为准,强化对使用空间与购买年龄等限制,提升接触门槛。”严飞建议,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应适度允许电子烟作为普通消费品存在。
有消息说,关于电子烟的立法正在推进过程中。包括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烟草专卖局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都参与其中,电子烟行业有望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编辑:刘畅
关键词:电子烟 监管 公共健康 规范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