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有一股清流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对这种方式表示支持,认为可以培养自主能力;但也有网友认为,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不应该急着挣钱。这样做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不少大学生看到这条新闻,或许眼前立马会冒出一个硕大的问号:金榜题名,跨进名校,可是家庭的一大喜事啊,做父亲的居然还要求儿子日后归还所借学费和生活费,这还像亲生的吗?在他们看来,父母掏钱供自己上大学天经地义,是一种凝聚骨肉之情的应尽之责。基于这样的心智动因,一些大学生把父母当作ATM自动柜员机,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相互攀比,跟风消费,有的貌似无脑电视剧里的纨绔子弟。近几年,甚至出现了大学生理直气壮地与父母对簿公堂,要求悉数给付生活费和学杂费的奇葩现象。
父母有义务供子女上大学吗?《高等教育法》倡导家庭资助子女完成高等教育,但其中并不存在任何强制性条款。《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学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这就表明,父母有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的法定义务,但没有必须供成年子女上大学的硬性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如此“残酷”的现实,并非中国独有,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的法律几无例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通过课余打工或银行贷款,主动负责自己的学费,连有些精英阶层的头面人物,四十多岁才还清助学贷款。
当然,国外大学生的做法,未必完全切合我们的实际。在此说道,也没有鼓捣为人父母者非得让子女自食其力上大学的意思,而是希望“天子骄子”们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必须直面活生生的现实,逐步学会独立自主,以免沦为过于依附父母,以致拖累社会的“巨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青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00后的曾同学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体现的就是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有人担心此举影响学习,可能因小失大。其实,靠兼职或其他途径解决生活费和学杂费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来如数偿还向父母的借款,也是个可以考虑的办法——尽管中国式父母到时候兴许半个子儿也不会收取,但在大学期间形成的独立自主人生观,绝对不是用金钱可以轻易衡量的。
在父母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今天,曾同学“借钱”上大学,虽说只是尚不多见的个案,但它堪称一股直抵人心的清流,给大学生群体注入了自立而不失尊严的生气与活力。如果,我们只是说如果,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种自我加压的“契约”精神,众多高校又该是怎样一幅生龙活虎的模样呢?!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父母 上大学 借钱 大学生 子女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