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伯远帖、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六百余流失文物讲述“回家”故事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从1949年至今,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成功回归。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00余件文物,17日集体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不乏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文物。
这个名为“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由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18家文博单位鼎力支持,用“圆明梦归”“革故鼎新昔往今归”“多措并举殊途同归”“协和万邦四海归心”四个部分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回归的25个典型案例。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进展厅大门就是清代圆明园的六件兽首铜像,而这六件回归的路径各不相同——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
中秋帖、伯远帖、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国宝级书画文物的回归,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香港秘密抢救文物小组”的工作成果,中国政府主导的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肇基于此。

促进文物回流的方式包括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以1995年从英国追索回3400余件中国文物为例,该案综合运用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追索这批流失文物。三年后,文物持有人迫于强大的司法与舆论压力,最终同意将走私文物返还中国国家文物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流失文物追索案例。
两块彩绘浮雕武士像的合璧展出,则以各自的回归方式见证了一段佳话:2000年,美国某拍卖行拍卖疑似中国被盗浮雕石刻的消息传至国内。经鉴定核查,国家文物局确认该彩绘浮雕武士像为1994年被盗的河北曲阳王处直墓甬道的两块石刻之一,随即启动追索工作。在中美两国政府通力合作下,文物被美国政府罚没,并经法院审理判决返还中国。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得悉上述情况后,也将自己收藏的另一块王处直墓甬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无偿捐还中国。

美国企业家莫里斯·格林伯格无偿赠还中国颐和园宝云阁铜窗,英国安布罗斯·哈丁博士无偿赠还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自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的清代铜鹤等文物,杨铨捐赠文物、侯宝璋捐赠文物、叶义捐赠犀角文物、庄氏捐赠书画文物、范季融捐赠青铜器文物、曹其镛捐赠漆器文物……事实上,不仅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方式回归,中国也不断创新追索方式:第一次通过国际司法诉讼追索走私文物,第一次叫停海外市场流失文物拍卖,第一次促使外国博物馆退藏返还被盗文物……
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归还龙门石窟看经寺浮雕罗汉像,日本美秀博物馆无偿捐还中国北朝菩萨石立像;美国、意大利基于和中国政府签署的双边文件,返还一大批中国珍贵文物;现身美国拍场的商代青铜器皿方罍、现身英国拍场的青铜虎鎣、现身日本拍场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经双方政府及相关友好人士努力,最终成功回流。尤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中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息息相关。此次展览全景式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文物追索返还工作,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25个案例各有特色,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回流文物展。流失文物从昔往今归、殊途同归到四海归心的回归之路,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据悉,为保证文物安全,部分珍贵书画将交替展出真迹与复制品,伯远帖、五牛图和潇湘图、祥龙石图等四件书画真迹各展出一个月,中秋帖、韩熙载夜宴图目前正处文物休眠期,此次展览展出复制品。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物 中国 流失 伯远帖 曾伯克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