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从“学徒”到“师傅”:中国将核电印成“大国名片”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并运行管理的秦山核电站1985年3月开工建设,为中国和平利用核能掀开新篇章。30多年后的今天,核电技术已经成为中国享誉世界的一张“大国名片”。
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供给,中国发力核电技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对于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提升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等意义重大。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指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必须发展清洁、高效能源,以进一步保护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从保障能源安全方面讲,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是多种能源的构成结构,核能就是一个重要选项。

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填补了中国能源领域的大片空白,也标志着中国已掌握核电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本国首座核电站的国家。自此以后,中国核电技术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步步迈入核电大国行列。
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三代核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AP1000首堆、EPR首堆相继在中国建成并投入商运;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重大节点均按期实现,有望在2020年底前后投入商运;自主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首堆即将开工。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的《中国三代核电经济性及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已成为少数自主掌握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具备了自主化、批量化、规模化建设三代核电的条件和比较优势。
经过30余年努力,中国核电也完成了从“学徒”到“师傅”的成长。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等外资企业合作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实现了中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但彼时国内没有优秀核电生产运营队伍,首批110多名生产运营骨干人员不得不前往法国学习先进技术,平均每人培训费用高达130万法郎。
2016年9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实现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英国核电项目包括欣克利角C、赛兹韦尔C、布拉德维尔B三大项目,其中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作为国之重器,安全对于核电发展至关重要,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命线。
刘华指出,中国在核电发展和监管方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有关方面也意识到核能总是伴随着风险,“我们始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底线思维,对发现的各种苗头性事件进行严肃查处”。
中国官方发布的《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运行核电机组47台,居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居世界第一。核电机组性能指标总体处于良好水平,截至2019年6月,已安全稳定运行累计300余堆年,未发生过国际核与放射事件分级表(INES)2级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
白皮书强调,中国长期保持良好的核安全记录,核电安全运营指标居世界前列,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核材料管控有力,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 核电 大国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