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特刊报道>探索改革路 探索改革路
协商民主的探索之路——十一届全国政协自身建设综述
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外多方面的严峻挑战都集中在这一年。
2008年,也是十一届全国政协的开局之年。这年3月,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贾庆林当选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这是一次连任,从2008年3月到2013年3月,任期5年。
从国家层面看,这5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胜严峻挑战、取得非凡成就的5年;从政协层面看,这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巩固中发展的5年。在挑战中实现继承创新、巩固发展,正是“协商民主”的概念呼之欲出之前,人民政协业已经过的历程和施行的实践的结果。放在今天去看,它是成为制度前的局部性实践和某种工作方法,更是新篇章开启前的铺垫和伏笔。
历史从来都是边实践边书写,人民政协的历史,也是这样在探索中被续写着。
■协商民主的思想基础:紧紧团结在一起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最为坚牢的团结,是思想上的团结。
“我们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人民政协各项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夯实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在200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贾庆林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这样说。
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作为人民政协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的这一思路,也在十届、十一届的交替,得到了延续。思想理论建设,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学习。
谁学?
政协委员是学习的主体。5年来,十一届全国政协共举办12次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11次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37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和政协干部培训班。
学什么?
学习内容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工作尤其是学习工作,要放到党和国家全局中谋划和推进。
以人民政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例:2009年到2012年间,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了3次关于经济问题的专题学习讲座:《国内经济走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与我国货币政策》。3次讲座,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及时调整国内经济走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着较大作用,充分表明人民政协能够团结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为什么学?
为的是引导广大委员从党和国家办成大事、办好喜事、办妥难事的生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随着人民政协思想建设的逐步深入,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也逐渐形成,因为不仅要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更需要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民政协的实践。
2006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这个在全国政协领导下,从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在十一届全国政协期间,不断发展壮大。据报道数据显示:到2013年,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70多个中心城市成立了政协理论研究会。全国、省区市和中心城市三级理论研究网络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建设成效显著。
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履职的质量和水平就实现了不断进阶,政协委员作为协商民主的主体,自觉参政议政的意识也在5年间明显提升。
作家贾平凹说:“为了履行好委员责任,我每次开会前后都进行社会调查,看到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我写过很多关于农民工的作品,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应该引起重视,要给予关心和引导。”在创作《高兴》这部作品的5年中,贾平凹接触了不少农民工。“进城农民工的孩子由于无法融入城市,又无法回归农村,这在他们以后的发展中将会发生问题。这代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成为协商民主中的民意代表,这样一次次深入社会各阶层内部的委员,有很多。
■协商民主的制度实践:这种良性互动是很好的
创新是工作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泉。回顾那5年,从中央到地方总有创新之笔。
专题协商,首倡于十届全国政协,完善于十一届政协,是人民政协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探索。
推动科学发展是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为此,全国政协5年间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召开11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议,开展509次调研视察活动,提出了一大批意见建议。
这5年间,全国政协每年召开一次专题协商会。这个连接了政协委员与党政领导的面对面对话协商的平台,令委员们体会到中央领导层对协商民主的追求和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性推进。有委员发现,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上,每次都能见到贾庆林主席。
2012年11月,“协商民主”第一次写入中共最高规格的文件,中共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一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机制,全国政协到地方政协已经着手搭建。
5年间,全国政协的实践成果丰硕:完善了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既有协商形式,创新了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平台,共开展各类协商活动420多场次。当这一成功探索传播到地方时,实践成效更见显著。
在《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篇两会特稿中,其中这样一段叙述可以看到来自地方的迅捷步伐:2011年8月,广东省政协举行了“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推进‘双转移’实现重大突破”专题协商会。不少参会人没想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也来到会场。会后,汪洋颇为感慨地说:“我很受启发。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大家坐在一起协商讨论,这种良性互动是很好的。”
早在2009年9月,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就在省委的指导下,先由广州制定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2010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首部省级政治协商规程;2011年8月,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规程正式出台。
“从‘关心协商’到‘必须协商’,从‘可以协商’到‘程序协商’,从‘软办法’转变为‘硬约束’,实现了政治协商从制度建设到制度实践的重大跨越。”这是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黄龙云对那几年政协制度创新的真实感受。
后来的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各地市,都已自觉把政治协商当作分内事,变“应邀出席”为“主动参加”,变“发表讲话”为“听取意见”。江西,南京、福州、厦门等地都作了类似决定。
在全国来看,当时部分地方党委制定了政治协商意见或规程,做到重大问题协商于决策之前。许多地方组织专题协商会、专题资政会、界别协商会,探索网络协商议政,形成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秘书长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多层次协商的工作机制。
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更加深化,正是这可贵的9个字,让人民的意愿、民主的脚步,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稳步实现着。
■协商民主的作用成效: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笔浓墨色
许多关心中国政治的人,都注意到这一细节:每次在中共中央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先同民主党派协商,都先在人民政协进行协商。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被浓墨重彩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
也正是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协商民主”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这令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常委、委员们倍感振奋。其中,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原主席林文漪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她认为,十六大以来,高层协商越来越制度化,比如,每年的两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前、全国两会前,平时研究重大问题,中共中央都会召开协商会,协商于决策之前。十八大报告就是一个协商民主的重要结晶。报告起草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各民主党派主席参加的会议征求意见,在报告初步形成后又召开座谈会,就报告框架结构、重大问题、文字等具体问题征求意见,十八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又立即召开了民主党派高层座谈会。“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
对于进步的认知,迈步的人感受最为深切。
2011年3月3日,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我们邀请由台湾有关党派和无党籍人士组成的“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到京参访,首次以政协委员联谊会名义应邀组团赴台交流,探索了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交流的新途径。5年来,加强了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团结联谊,全国政协共接待港澳来访团组2687人次,组团赴港澳48次,组织14次港澳委员考察活动;邀请来自43个国家的180位侨胞列席政协全体会议,组织参观考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在我国外交中,政协是其中一支独特力量,通过扩大和深化同世界各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友好往来,宣传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以增加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截至十一届届末之时,全国政协已与139个国家的253个机构、14个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开展了友好交往。也是在这一届当中,全国政协创办了《公共外交季刊》,支持地方政协成立公共外交协会,深化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和宣传普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是首次从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层面提出。进而,胡锦涛同志从思想层面要求人民政协按照宪法和政协章程的规定,不断加强自身各项建设。于是给后来人留下了这一记忆:十一届全国政协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和推进经常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办公厅、专委会与党政部门、党派团体以及地方政协的协作配合,切实形成了工作合力;
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系,完善支持他们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界别小组召集人、专委会联系界别等机制,积极开展界别调研、视察、提案、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界别委员联谊活动;
加强委员学习培训、联系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政协委员特别是京外委员履行职责的新途径;
推进专委会工作制度建设,加强专委会之间的工作协调配合,配备驻会副主任,更好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
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后来的一届又一届人民政协的推进下,日趋丰富、不断发展。但不能忘记,这份珍贵的政治财富,是建立在这5年人民政协探索协商民主的历程和经验之上。
(本报记者韩雪整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