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餐桌上的新“烦恼”,您感受到了吗?
新华社记者高敬、王优玲
9月23日是秋分节气,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16年丰收。想想远方原野上沉甸甸的谷穗,看看家里一天天丰盛的餐桌,当人们不再为吃不饱而发愁,新的“烦恼”又找来了——怎么吃得更营养、更健康?这餐桌上的新“烦恼”,您感受到了吗?
民以食为天。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几十年前怎么能让一家人吃饱饭,就是过日子最最重要的事,也曾是餐桌上最大的“烦恼”。
河北保定83岁的杨奶奶如今常常跟孩子们念叨困难时期的一顿饭:“有一次,家里煮了一锅红薯。好些红薯已经有点烂了,吃起来发苦,但哪舍得扔啊。我就把坏的部分一点点剥下来,其余的吃掉。这一锅坏了的红薯就是一家人的一顿饭!”
老人回忆说,家里上上下下六七口人,能吃饱饭就知足了,顾不上考虑吃得好不好。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264亿斤,人均一年粮食占有量418斤,无法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而如今,全国粮食总产量早已跨过万亿斤大关。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3158亿斤,人均粮食产量944斤,吃不饱饭的问题成为历史。
那年月,吃肉更是“稀罕”事儿。刚过不惑之年的卫广刚回忆起读小学时的情景:30年前,他住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赵屯乡新立村罗店屯,一天三顿基本上是这样的——
早饭:吃玉米粥、贴饼子、腌咸菜;
午饭:用饭盒自带米饭、土豆丝、萝卜、白菜等;
晚饭:继续吃玉米粥、贴饼子、腌咸菜,以及萝卜、白菜等。
“老盼着家里能改善伙食。”他说。卫广刚家里养了两头猪,过年杀一头,吃不完的肉就腌起来,等来了客人才能吃点肉。一头猪陆陆续续吃到第二年夏天,而每年的下半年几乎是吃不上肉的。
几十年来,我国农产品供应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巨大变化: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239元,比1956年增长58.3倍;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3646元,比1954年增长88.1倍。
老百姓的食品消费结构“改天换地”了:粮食消费量明显减少,肉蛋奶等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现在,人们足不出户,能“吃遍全球”——新西兰牛肉、阿拉斯加帝王蟹、智利樱桃、泰国山竹……
现如今,卫广刚10岁的儿子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小学上五年级。儿子的餐桌记忆完全是“另一种画风”——
早饭:面包、牛奶、鸡蛋、水果,每天变着花样更新食谱;
午饭:学校食堂用餐,根据营养搭配两荤两素,美味可口;
晚饭:米饭、面食、汤,多种肉菜水果搭配着吃,一家人还时不时去饭店“吃大餐”。
70年来,中国人从努力果腹到追求健康,餐桌上的“烦恼”变迁与国家的发展同步。
这不,最近“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成了个热门话题。其实不只是90后,健康问题已经跨越“代沟”,成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共同烦恼:担心“三高”、担心肥胖。这大部分都是从餐桌上来的烦恼——脂肪、糖分和盐分摄入高。
为了向肥胖说“不”,以低脂肪、低热量为特点的健康轻食越来越受到欢迎,不少人还默默捡起了长跑、“撸铁”等生活方式。
餐桌上的浪费,也让许多人为之“烦恼”。对待剩菜剩饭的态度也许是年轻人和上年纪的人之间一个很大的“代沟”——吃不完就倒掉和冰箱里永远存着剩饭菜,是两代人之间谁也不愿妥协的生活态度。
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的食物浪费量约有1700万吨至1800万吨,这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需求量。
所以,即使丰收之年,也还是请您保留一份记忆深处的那份饥饿感吧。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烦恼 餐桌上 粮食 健康 人均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