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边陲再探明珠 边陲再探明珠
一把猎刀两台剧
人民政协网9月30日电(记者 高新国)见到刘利权时,已是晚上八点钟左右。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政协秘书长涂立勇告诉记者,刘利权是旗政协委员,一直关注鄂伦春族文化传承。
踏进刘利权的鄂伦春记忆民俗博物馆,才知道他对鄂伦春民俗文化有多热爱。从鞋帽皮袍到狩猎工具,再到反映鄂伦春生活变化的生活用具,丰富的“藏品”使他的“博物馆”显得逼仄。
“生长在这里就有了解传承鄂伦春族文化的责任。”刘利权是汉族小伙儿,记者好奇他为何如此热衷鄂伦春族文化。这要从一把鄂伦春猎刀说起。为了让男孩子成为“莫日根”(好猎手),鄂伦春人有给刚出生男孩做一把猎刀的习俗。2015年儿子出生后,当他拿着刚做好的刀让岳父“鉴定”时,“刀尖高度不对”的判断,让刘利权很受“打击”。“给猎物剥皮时,要确保刀尖穿行在皮肉之间,既不能挑破皮,又不能刺破膛,刀尖高地有分寸。”岳父点明了“要害”。
在猎民村长大,爱人是鄂伦春族人,自认为对鄂伦春族人的生活习俗非常了解的刘利权,没想到一把鄂伦春猎刀刀尖就有如此“学问”。为了做出好刀,他遍访猎民村老人,并决心从做刀开始传承鄂伦春传统技艺。看了刘利权做的刀,了解到背后事情,旗文化馆馆长宏雷给他提出了申报非遗传承人的建议。因为不是鄂伦春族人,刘利权抱着试试的态度递交了制作视频资料。“评委一致通过”,他成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猎刀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8月23日,多布库尔猎民村81岁的戈尔巴杰老人去世。这位鄂伦春族赞达仁传承人的离开,对刘利权触动很大,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传承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现在,刘利权对30多位学做猎刀的徒弟更加强调猎刀的文化内涵,引导他们做鄂伦春族文化传播者。
刘利权和他的徒弟们,是当地人不分民族自觉传承鄂伦春族文化和技艺的民间代表。而鄂伦春自治旗政府对鄂伦春族文化和技艺传承已从“娃娃”抓起。
走进鄂伦春自治旗民族幼儿园,从校园操场到教学楼内,浓浓的鄂伦春民族文化味扑面而来。潘睿园长告诉记者,2018年园里开设了鄂伦春民族语言、民族游戏班,今年又新开了民族服饰手工艺制作班,从小让鄂伦春族的孩子会讲民族故事、学唱民族歌曲、能跳民族舞蹈,了解民族传统手工艺等。55岁的何秀珍是这里的“宝贝”,记者见到她时她在给孩子们介绍鄂伦春族服饰特点。潘睿说,幼儿园内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主要由何老师传帮带,她退休后要返聘回来,继续带着老师们把鄂伦春民俗方面的内容更好地传承给孩子们。
“原来开设兴趣班,学生参与度不高,达不到传承的目的,2016年开始非遗文化进校园,列入学校考核,实现了鄂伦春民族文化教育全旗学校全覆盖。”鄂伦春自治旗教体局民族教育股股长白兰说,除了从幼儿抓起外,旗里重视民族特色课程打造,在全旗民族学校推广《鄂伦春语》《鄂伦春民族手工艺制作》《鄂伦春民族体育》《神奇的鄂伦春》等各类教材基础上,2019年又启动了乡土教材编印工作,将来让全旗孩子都能接受鄂伦春民族乡土文化滋养。
从“娃娃”抓起的做法,让74岁的白青花老人倍感兴奋。作为鄂伦春族伊萨仁传承人,她觉得这会吸引更多的不分民族的孩子来了解学习包括伊萨仁在内的鄂伦春民族文化。白青花老人的想法已成现实,不仅在自治旗内,她传承的伊萨仁随着鄂伦春民族文化对外交流范围扩大,正逐步跳向全国。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首脍炙人口的《鄂伦春小唱》,让人们了解到全国有一个骑马狩猎的民族——鄂伦春族,但同时给鄂伦春打上了原始、封闭、落后的印记。
如何呈现发展变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鄂伦春?自治旗原文化局局长、旗文化对外交流组织策划人吴莽说,从2008年开始旗里尝试各种文化推广活动,2010年推出的春晚成为重要转折,各乡镇尽情展示民风民俗和传统技艺,但春晚自娱自乐,演完就散,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效果不理想。
突破点在2011年自治旗建旗60周年大庆推出的《勇敢的鄂伦春》。这部以鄂伦春民族原始狩猎生活场景为主线,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展示森林狩猎民族特色文化的大型舞台剧,一炮打响。作为策划人,吴莽很自豪,更自豪的是旗乌兰牧骑带着这部舞台剧,到大同、洛阳等地巡演,甚至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剧目,在台湾演出十余场,深受台湾同胞欢迎。
是文化名片,也是文化品牌,《勇敢的鄂伦春》成功后,2016年自治旗建旗65周年时再推舞台力作——《山岭上的人---鄂伦春》。在唯美的场景变化中,歌舞结合的一幕幕猎民生产生活场景,生动展示了鄂伦春人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2017年,旗乌兰牧骑很自信地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自治旗春晚一直持续到现在,但吴莽说,当初人们的参演热情并不高,而随着鄂伦春文化对外交往范围越来越大,鄂伦春人对本民族文化变得更加热爱了。“现在一说有演出,第一天可能20人过来,第二天呼啦啦就来40人”,“过去搞节庆活动,许多人都要到乌兰牧骑借服装,现在都主动做民族服装了”,吴莽对10年来自治旗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有着深刻体会。作为旗文化对外交流组织策划人,他有个愿望,就是鄂伦春文化展演能走出国门,通过鄂伦春族人的生活变迁,讲述中国的发展变化。
从政府重视培养,到民间自觉传承,再到自信满满对外展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走进自觉自信的新春天。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