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徐建国委员:“产业+金融”解决脱贫之困
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世纪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国表示,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穷的基本路径,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
“目前,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产业扶贫是关键,是脱贫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徐建国表示,实践中依然有些问题。如,种养殖业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形式,形成生物产业的初期形态,但呈现种养分散、物流成本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这类产业难以壮大;尽管部分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社等主体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受制于银行现行抵押融资政策的制约,后续发展较迷茫。
在徐建国看来,产业脱贫不是大包大揽培养懒人,而是让这些农民成为企业人,接受管理规则,培育自我造血意识和能力。“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加强本土产业整合、创新投资引导,深化农村经济合作社职能改革,借鉴农村集体经济,向现代企业化运作提升。同时,政府完善监管职责,启用懂管理专业强的人带领大家发展。”徐建国这样说。
徐建国进一步表示,金融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将金融资源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扶贫政策等有效对接,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初期至成熟期的各个阶段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产业扶贫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能否对产业发展提供实质性助力。
为此,徐建国建议:一是大力引入外来产业投资,从国家和地方层面进一步出台倾斜政策和财政补助,给予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扶持基金等优惠,并通过属地化初加工改变简单原材料供应局面,实现产业技术和规模提升;二是在农村产业发展贷款上,改变为了抵押而抵押的局面。建议银行建立农村个人信用和产业资产评估体系,打破固定资产抵押物的绝对贷款限制。这也将是银行金融界对产业扶贫的贷款融资创新;三是建立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是区别于银行金融产品扶贫的另一种产业扶贫措施,它更具有贫困户帮扶性和针对性,将现有纳入最贫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首要扶持对象,最终达到让广大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致富的目标。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产业 建国 脱贫 扶贫 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