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村支书况培友:“领头雁”聚人心 凝志向
新华社贵阳11月4日电(记者李黔渝)到达贵阳市开阳县花梨镇花梨村,需要翻越数座大山,这个挂在山梁上的村子,虽已是初冬时节,满山遍野的李子树把山头染得绿意盎然。这个村家家有种植,户户有产业,任村支书12年的况培友,带着村民们一步步发展致富。
“过去是我们一个一个的电话打给在外打工的村民,喊他们回来一起创业干事。现在是村民主动打电话来问我们,怎么把自己的产业搞好。”况培友说,“农民荷包里摸得出钱,观念想法就不一样了。”
记者在村里走访,花梨村几乎每户村民都养了至少4头猪,村里的李子果树种植达5000余亩,此外,还有桂花树、核桃等经济作物,几乎每户村民都有参与。
村民邱国春是从2014年开始种李子树,种了100多亩,2017年李子开始大投产,一亩收益达到4000多元,利润可观。一些村民看到甜头,有参与种植的想法,但也有顾虑;一怕不会种,二怕种了销不出去。
况培友等人带着村民代表去重庆等地实地考察,回来后开群众会给村民算“细账”:过去一亩地上种玉米和油菜,年收入不足2000元,耗去大量人工;种果树,以最低收购价2元计算,最少收益4000元,且只需定期做除草、节枝等工作,1个人一天就可以照顾2到3亩地,效率大大提高。加上有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的好政策,还有各项补贴,这个账怎么算都“只赚不赔”。
况培友说,去买苗的时候,村里把苗圃场的技术人员也请来村里住起,手把手地教。大家边干边学,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有红脆李、蜂糖李、桃心李、清脆李等。如今,花梨村的李子卖到北京上海等地,在外发展得好的村民也一起帮着大家卖,完全不愁销路。
“李子树管护好,可以保证几十年都有钱赚,大家多少年都不为吃饭忙。”况培友常对村民们这样说。
灰朝沟组组长张福军69岁了,平日只有他和老伴带着小孙孙在家,他家种了几十亩李子树,还养了50多头猪。许多村民和他家一样,家里都有好几样产业。
最提振村民信心的是交通的改善。目前到达村里只有一条省道,绕山绕水才能到村,明年就通车的瓮开高速通往村里只需要几分钟,354国道也即将通到村里,路,马上就变得四通八达了,返乡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大家求发展的念头越来越足。
花梨村有坡有地,就是缺水。从去年开始,花梨村开始搞“旱改水项目”,即旱地改成良田,实施面积达1000多亩。村里修起机耕道,建起3个山塘,把水引入沟渠。
“遇到机耕道占地情况,一些村民为了公共利益,也愿意无偿把地拿出来。”况培友说,良田得到灌溉,种的果树也省了挑水去浇根的劳力,村民们都非常支持。
村里发展干事的劲头也让曾经的“懒汉”动了起来。57岁的曹钦正过去早上一睁开眼就是喝酒,从早到晚都是醉醺醺的。况培友和帮扶干部黄维经常找他谈心,给他做思想工作,引导他发展生产。
“一趟一趟的去得多了,他也听你的,动起来了。”况培友说。
记者在曹钦正家看到,原本破旧的屋子已粉刷一新,家里的院坝和入户道都是他投工投劳自己搞的。黄维牵来一头牛犊给他养,村里还给他找了个打扫卫生的工作。况培友想着他院子里还有一块闲置地,鼓励他修猪圈喂几头猪。
“修院坝的沙子水泥我都可以给你赊来,修猪圈的材料我照样可以帮你赊,但猪圈你要自己修,验收了才能去申请扶贫资金给你报,关键是你自己要动起来。”为了曹钦正家喂猪的事,况培友跑了好几回。
“那这两天我就开始搞。”曹钦正说着拿了根烟递给他。况培友走的时候,他送出来,又递了根烟给他。
为了给村里的孤女张亚修房子,况培友像修自家房子一样,几个月来天天跑,直到房子修好。张亚今年11岁,她喊44岁的况培友“哥哥”,“过去一问到她的情况,就眼泪汪汪的,现在这么多人关心她,小姑娘乐观了很多,学习成绩也很好,远远见到都是笑嘻嘻的和人打招呼。”
况培友说,村干部做的工作很平凡,就是把国家给农村给农民的好政策,宣传好、用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群众的信任,问心无愧就行了。”
关键词:“领头雁”聚人心 凝志向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