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产业对接 产业对接
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南梁老区靠旅游脱贫
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甘肃省华池县南梁为中心,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作为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干旱缺水、资源匮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近年来,南梁人发扬“南梁精神”,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加持下,擦亮老区红色文化品牌,把南梁红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嘹亮号角。据介绍,2018年南梁红色景区接待游客17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13亿元,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打造精品景区 带动群众致富
林木葱茏的子午岭,见证着南梁的光辉历史:这里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三大主力整编集结、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享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这里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陕甘边区军委旧址等39处红色革命遗迹。
2004年,随着南梁被列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红色旅游景区,被纳入“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南梁的红色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新时代,南梁再“升级”。南梁红色旅游景区2015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及全国文明村镇。
“南梁革命纪念馆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打造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南梁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王文彪说,节假日期间,纪念馆每天访客量都在1000人次左右。
“我们创办了南梁干部学院,截至6月底,共承办培训40余期,7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华池县南梁红色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林江介绍。
华池县按照“打造精品大景区,兴办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把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带动群众致富”的思路,全力打造南梁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销售特色旅游产品,并引导景区吸纳贫困户就业。
当地群众经过岗前培训后,从事景区安保环卫、红色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销售以及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力带动了革命老区南梁住宿餐饮、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发展。
荔园堡村就是受益者,投资128万元的旅游富民工程项目,配套建成饮食小吃广场、生态停车场、茅草亭及绿化亮化等设施,把沿线群众窑洞改造成为具有南梁风格的农家乐。
窑洞成农家乐 日接待百余人
墚峁纵横、沟壑交错,残缺的黄土塬上,有一孔孔窑洞。“当年大家伙儿穷,盖不起房子,只能凿窑洞住。”南梁镇荔园堡村村民郭翠玲说,日子过得苦焦,面朝黄土背朝天,吃口饱饭也困难。
郭翠玲当年结婚住的房子,都是丈夫找别人家借的窑洞。“心里不是个滋味,就憋着口气,一定要有自个儿的窝。”郭翠玲说,她和丈夫省吃俭用,得空就去山里一块块拉石头。几年后,终于箍了3孔石窑洞。“搬进去后,除了吃饭的锅碗和装水的缸,以及陪嫁的两款老式木箱,别的啥也没有。”郭翠玲说。本就紧巴巴的日子,随着3个孩子长大、上学,更是捉襟见肘。
“我打算认命了。”郭翠玲说。就在这时,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南梁红色景区初具规模。以葫芦河为界,南梁形成了景区游览区和居住服务区,服务区划分成“民俗文化一条街、农家饭馆一片区、地方特色一面铺、旅游产品一道巷”4个功能区,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去观光旅游。“眼瞅着家门口的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西接县城,东连一公里外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郭翠玲说,晚上亮起了路灯。渐渐地,郭翠玲和乡亲们发现,来南梁旅游的人多起来了。2015年,政府组织村民前往陕西延安等地考察红色旅游,“原来,他们的农家乐,也是窑洞和土炕嘛。”郭翠玲喜出望外。说干就干,她贷款把自家的几孔窑洞好生拾掇了一番,土炕边贴瓷砖,再铺上白床单,电视、火炉、餐桌等一应俱全。“我还特意在窑门口弄了几挂辣椒、大蒜和玉米,让游客看了就想体验。”郭翠玲说。
“如今,每天都有100多人来吃饭,有时候能忙到大半夜。”郭翠玲说,开业仅半年,纯收入就达7万元。在她带动下,全村建成农家乐16家,成为农家乐示范区。“从开业到现在,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郭翠玲说。
组建旅游公司 壮大集体经济
“如今,南梁红色旅游小镇共有特色餐馆48家、旅店11家,1500多人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销售。”南梁镇主要负责同志介绍,2018年,南梁共接待游客115.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经营收入912万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50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8850元,红色旅游等第三产业已成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为增强发展后劲,南梁组建南梁红色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施景区旅游项目策划、投资、开发和经营。红色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南梁镇还重点实施了荷花池度假村、电商体验馆、景区“床位工程”、特色小吃一条街、设施蔬菜种植等一批扶贫产业项目。
一组数据证明着南梁的变化:地膜玉米、设施蔬菜、苗林、养殖等生态农业增加收入1700万元;建成红色旅游农家乐110户,实现收入1500万元;发展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业60余户,实现纯收入1300万元……目前,带动全镇就业7220人。
“镇里将在打造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培育绿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特色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南梁镇相关负责同志说,此外,还将继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制定符合南梁实际的规划,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红色南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关键词: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南梁老区靠旅游脱贫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