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头条 头条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一重要宣示,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了根本遵循。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取得了重要成就。2013-2018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按照目前进度,我们必定能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宏伟目标。但是,在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以后,并不意味着贫困就从此消除了,贫困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将从显性的绝对贫困转向更加隐蔽的相对贫困。相对于由物质财富匮乏造成的绝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则是对特定参照群体而言的,即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不同阶层成员之间由于主观认定的可维持生存水准的差别而产生的贫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由此,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对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对未来挑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我们更要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对贫困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制度体系。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鼓励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从而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制度设计是基础。《决定》指出,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政府在财政、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尽可能扩大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受惠范围,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社会各方参与是关键。《决定》指出,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
激发解决相对贫困的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解决相对贫困的内生动力。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有不少困难群体通过政策措施和自身努力实现了基本的温饱,摆脱了绝对贫困,但此后丧失了继续发展的思想和动力,又走向相对贫困。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决定》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因此,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要深入推进“造血”式扶贫,激发相对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形成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多体系的资源支撑。相比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更加隐蔽,对多层次、多体系的资源支撑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受自身条件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对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基本上局限于以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较为狭隘的圈子里。在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以业缘、信息和网络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关系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形式。目前一些地区产生相对贫困问题,就是由于这一地区人群缺乏信息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掌握较多的信息和资源,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致富机会;相反,缺少信息和资源的一部分人群就会被逐渐分化,成为相对贫困人群。要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形成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减灾扶贫、医疗扶贫等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进一步引导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家庭参加各类互助组织、非营利组织,积极帮助他们扩展获得各类信息和资源的途径与方式。
(作者:张赛群,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侨大学教授)
关键词: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