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陈宗:提案背后的故事
每一份政协提案背后,都凝结着委员的心血,都是他们聚焦所在,更是党政关心、百姓关注所在。今天,让我们走进提案背后,听一听陈宗委员讲述他政协履职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发生的那些故事。
“青年创业,一定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求”
曾任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秘书长的陈宗一向很关心青年创业问题。近年,在国家政策大力倡导下,青年创新创业的浪潮涌动。如何选择创业重点和落脚点?在陈宗看来,这是青年们在创业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给自己定位,也是给自己初创的企业定位。
“青年创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抓住社会的需求,以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某种需求为主要内容,本质上就是在供给侧为所作为。”陈宗说,在近三年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秘书长任上,他参与两次全国双创周活动,参加过许多创业比赛和项目评审,经常和创业青年在一起,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能看到海量的项目企划,会比一般人敏感一点,容易辨别哪些公司有成长性,哪些蓝图可以实现,哪些问题可以化解。大家管企业发展中所遇问题称为痛点,痛点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找到痛点就就找到了社会需求,明白发展什么样的好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好的产品,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人们所需。”陈宗这样评价。
同时,陈宗在提案中还建议加强对创业青年的引导,绝非人人适合创业。创业团队的负责人要有宏观、战略眼光和超强的执行力,创业团队要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共同发力,才有可能成功。“创业成功,可能需要同时满足一百个条件;但项目失败,可能有一个不利因素就够了。”
“公平相待,优化营商环境”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在当前营商环境的现状下,《草案》的出台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可谓恰逢其时。《草案》围绕市场主体需求,聚焦转变政府职能,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
之后的营商环境发展将会何去何从,这是陈宗这两年来的关注点之一。他坚信只要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中国经济一定有无限宽广的发展前景。
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都有着对国内营商环境的担忧。而在当前的情形下,国家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确立对国有民营、内资外资企业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此举无疑是给内外资企业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陈宗这样表示,《草案》对内外资等各类企业主体公平相待、一视同仁,充分体现了政府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环境的决心。陈宗特别强调,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必须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谈到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时,陈宗在提案中进一步指出,当前市场准入环境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相待,仍然存在一些领域对外资企业或者民营资本放而不开的现象,这些都需要相关机构解决,让政策真正落地。同时,他建议,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应该把重点放在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转向重点建立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频现,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这个时代,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陈宗说,他愿作“环境保护前线上的一名战士”。
担任北京碧水源净水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之前,陈宗就经常接触、关注水安全问题,因此,他对水环境保护问题尤为重视。每当提起水质问题,他都十分感慨,“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喝的是河水,沟渠里的水,那就很干净!但是,现在由于大量生活垃圾、农药化肥污染了土地,再加上工厂的污水排放,导致内河的水污染很严重,地下水也受到污染,水体一旦被破坏,修复是极为困难的!”
因此,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陈宗以加强农村不可降解垃圾治理为切入点提出提案。“在农村,泡沫箱、编织袋、塑料瓶等随处抛弃造成的污染,可能100年都消除不了!”提案得到了认真的答复,他笑着说,“去年底我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我就看到村里摆放着垃圾桶、路上跑着垃圾车,感觉特别高兴。这未必是我的提案起了作用,但至少说明,我的想法和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我的提案和有关部门的施政方向是一致的。”
在谈到自己工作领域的转换时,陈宗感触颇多。“工作转换于我而言是一项新的挑战,要在不同领域为国家作出贡献。深入一线,扎根基层,接触和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陈宗这样评论自己的履职工作,“无论是政协履职,还是创新创业,我真正地深入到生活当中,看现象剖析问题本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然后才形成一定的成果,并且得到了相应的回馈,我感到非常自豪,问题得到了解决,我觉得就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作为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工作价值。”(李灏妤)
编辑:秦云
关键词:陈宗 创业 提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