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江坤:奋斗青年越挫越勇

2019年12月18日 16:21 |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困难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这是湖北襄阳电务段随州南电务车间青工江坤信奉的教条。他把奋斗当成年轻的底色,遇到困难,越挫越勇,在历练中成长为一名“斗士”,工作4年,就获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称号。

心在哪里安放,人在哪里出彩

2015年7月,20岁的江坤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进入襄阳电务段工作。一年的见习期里,他先后在电子、检修、荆州等多个车间认知设备、学习知识。“这段时间很难熬,去过很多地方,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自己没有定下来。”

见习期满后通过定岗考试,江坤被分在驼峰车间三场信号工区当一名信号工。“漂浮”感总算没了。然而初来乍到的他,每天背着工具箱跟随师傅们一同进行设备维护工作。熬夜的岗位,艰苦的工作环境,在学校拿笔杆子的双手却要用来扒道床上的石渣。突然间,江坤开始有了很大心理落差,对职业选择有了动摇,甚至一度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究竟是留下来继续干,还是去其它单位?走在十字路口,面临选择困难的他与师傅和伙伴诉苦。最终,在大家的鼓励和劝说下,理智战胜情感,江坤坚定信心:“留下来,好好干。”

当江坤平心静气学习业务知识,钻研信号机、缓行器、液压道岔等设备的电路构造及工作原理时,他说:“你才会发现这层层环绕的逻辑电路宛如一件件无以伦比的艺术品。”

2017年6月,江坤参加了全段职业技能竞赛,肯钻研业务的他最终获得了车站与区间项目第一名,随后又在10月的武汉铁路局电务系统青工职业技能竞赛上夺得该项目第三名,被授予全局“青年岗位能手”。

人在哪里干活,活在哪里出色

2018年3月,江坤参与襄阳北枢纽扩能改造施工,同师傅们一起负责上行编尾站的施工。这时,一堆棘手的难题又摆在眼前。

施工程序繁杂,如何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如何确保每一个标准落实;如何盯控到每个作业环节,确保不出纰漏……当时作为副工长的江坤,接到任务时又是一阵头皮发麻。

“事必躬亲也许是最正确的方法!”于是从室外电缆敷设、电缆成端、箱盒配线、焊线等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积极主动参与。

经过两个月的苦战,最终顺利完成了扩能改造施工,保证了上行编尾站的准时开通。这也让江坤一下子明白了困难也是朋友。他说:“如果不是这些困难,我也不可能成长的这么快。”

施工一结束,江坤开始第二次征战集团公司技术比武。比武前期准备工作并不轻松。一册册干枯无味的图纸堆在江坤的桌面上。从25HZ 到ZPW-2000A再到多机牵引的液压道岔,每一个个难点疑点,他都认真去思考去摸索。一想到每个点都可能是故障点,每个知识点都可能考到,江坤又是一阵紧张。他说:“那期间真是一闭眼,各种电路图浮现在脑海,那种紧张的氛围并不亚于高考!”

“这世上确实没有百事通,但只要你付出努力,多动脑多动手,一定会有收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坤最终获得车站与区间项目第一名,被授予全局“技术标兵”。

2018年11月,经过全局的层层选拔,江坤成功跻身参加“振兴杯”全国铁道行业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铁路第三届新入路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并在总决赛中获得了铁路信号工工种第五名,被授予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称号。

活在哪里布置,人在哪里担当

为响应高铁的建设,江坤主动报名参加汉十高铁的介入工作,负责随县站、中继7、中继8管辖40公里范围的信号工程施工质量,然而困难接踵而至。

艰苦的环境让江坤傻了眼:“我从小到大,头一次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洗澡要跑到三公里外的澡堂;吃饭靠抢,去晚了饭都没得吃;晚上睡觉还能看到老鼠在房梁上窜;还担心屋内进蛇……”

经过前几次的磨练,江坤已把自己当成了“斗士”,与困难做争斗,越挫越勇的心态迸发。为保证施工质量,这个24岁的青年坚持与施工队员同吃同住,同进同出。白天出门进行施工盯控,小到一个螺杆大到任何一处设备都不放松标准,晚上则聚精会神编制《作业指导书》。

他边查阅西部高铁的资料,边比对上级最新文件,《作业指导书》几十项细微工程的标准,就在一个个不眠夜的灯下出炉。

2019年4月,由江坤负责的中继7站顺利通过汉十高铁四电集成施工中继站室内工程及轨旁设备的首件评估,获得了所有领导的一致好评。江坤觉得心里很甜。

今年8月份,在汉十高铁动态检测期间,江坤带领技术组人员顶着炎热酷暑,从随县K175+150到枣阳方向徒步95公里,对检测出的应答器报文错误、补偿电容失效、轨道电路掉码等信号设备问题,按照技术标准进行一项项打勾销号,保证987条设备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为汉十高铁的按期开通打下坚实的设备基础。

因为在汉十高铁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被评为集团公司三季度“新时代武铁优秀员工”。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江坤 青年 设备 施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