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头条 头条
抓党建促脱贫的宁夏实践
开栏的话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和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年终岁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为此,《光明调查》联合地方记者站,推出脱贫攻坚系列报道,聚焦一线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现各地的“脱贫经”。
今天首期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10月中下旬,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宁夏固原、吴忠、中卫等市,深入各县区、各乡镇进行调研,认真总结了其以抓党建促脱贫,在农村深入开展“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全面实施“两个带头人”的做法和经验。
地处西北地区的宁夏,富庶与贫穷并存,既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也有“苦瘠甲天下”的困顿。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自实施“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以来,宁夏聚焦精准减贫带贫,在实践中探索出龙头企业引领型、专业组织带动型、致富能人帮带型、技术指导服务型、托管分红互助型、劳务创收带领型六种带动模式,通过“党组织+公司+农户”“党组织+合作组织+农户”等措施,群众以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与农村致富带头人“抱团取暖”,利益分红、风险共担,以产业发展促进稳定脱贫的局面逐步打开,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自2014年以来,宁夏累计销号贫困村99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99万户减少到3.5万户,贫困人口从80.2万人减少至12.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下降到3%,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年底的6227元增长到2018年年底的9299元。
1. 强化基础保障,破解“三缺”难题
“以前,我们最愁组织党员群众学习,不足40平方米的小屋内,最多能容纳30多人,缺桌少凳,缺煤少电,夏天热、冬天冷,有时群众来得多了,只能站着。现在好了,来百十人我们也不愁,桌椅齐全,有空调、有暖气,夏天凉、冬天暖。”10月23日,在一百多平方米装饰一新的党员活动室里,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村支书余建忠高兴地介绍道。
面对村级党组织缺人、缺钱、缺场地“三缺”问题,宁夏着力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夯实执政根基,使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理事,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实施以来,薛庄村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文化大舞台等基础设施,党员群众有了汲取文化给养的“精神粮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也有了干事创业的“阵地”。
截至2019年10月底,宁夏各地通过专项支持、项目整合,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52个,村级阵地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2192个,占99.1%,其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占31.7%。
强化基本保障,让农村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有“劲头”、在经济上有“甜头”。调研组了解到,宁夏在开展“三大三强”行动中,根据人口数量,每个村按5至10万元标准设立为民服务资金,让村党组织有能力为群众办事。大幅提升村干部待遇,统一按照每村5人标准核定村干部任职补贴。基础投入和保障力度的加大,既为村党组织创造了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强了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吸引力。
“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在盐池县大水坑镇二道沟村,村支书吕元林说,“这种不一样,直接体现在工资奖金上。所在支部被评定为四星级党组织,个人被评定为优秀的,年底绩效可以过万元,而零星级的党支部,一分钱也没有。”2018年,盐池县对全县村组干部及村监会成员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县财政专门拿出352.2万元给予奖励,有效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三强”行动开展以来,通过对村干部思想上关心、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爱,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大家有“干头”、有“奔头”,把感恩之心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2. 选好“领头雁”,配强“排头兵”
在固原市彭阳县孟塬乡赵山庄村,52岁的李忠虎三年前任村支书时颇有一段“传奇”经历。2016年,赵山庄村“村两委”换届,一个“怪现象”是,想当村干部的候选人群众看不上,群众看上的村干部候选人不愿当。最后,李忠虎被孟塬乡党委点“将”当了村支书。
“当初,我也不愿意当村支书,村干部和群众矛盾突出,难点工作太多、不好干,收入也少得可怜,况且我也有自己的种植事业。”李忠虎说,既然接了这副担子,就一定要干好,干出成绩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他的引领带动下,几年下来,村里有了中药材、万寿菊、养殖业等支柱产业,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班子也从软弱涣散跨进了作用发挥“好”、工作落实“快”、战斗能力“强”的先进行列。
面对农村党员干部文化偏低、能力偏低、群众公认度偏低“三低”难题和村里无干部可选的窘境,宁夏坚持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界限选配村党组织书记,鼓励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下岗职工、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提前离岗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创业,同时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等做法,培养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成为“两个带头人”工程的“主力军”“急先锋”。
在彭阳县王洼镇,李寨村原村支书田志军到了相邻的王洼村任村支书,花芦村的村支书马志福与山庄村村支书马义虎交叉任职。选拔“能人型”和跨村任职扩大了党组织带头人来源渠道,打破了旧有生态,使贫困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以来,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宁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调整撤换466名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8.5岁,60岁以下占92.5%,高中及以上学历占55.7%,致富带头人占44.7%,兼任村委会主任的占30.2%。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脱贫攻坚任务越重,对党员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大部分村干部任职多年,几乎没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有的村干部甚至都没有出过县城。”在基层工作了十多年的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党委书记马绍瑞深有感触。过去,村“两委”经费少,村干部知识老化、能力不强、视野不开阔,服务群众和发展生产的能力远远跟不上。
“‘三大三强’‘两个带头人’实施后,培训增长了知识,学习开拓了思路,不再坐井观天,现在对做好产业更有信心了。”偏城乡下堡村村支书马俊平说。
通过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对外学习,中卫市中宁县太阳梁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隆原村的牛羊养殖、德胜村的订单农业、白马梁村的养鹅产业……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宁夏将全区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区市县三级每年按照2︰3︰5的比例,分级分类组织全员轮训。2019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区内外确定5个示范培训基地,集中举办9期示范培训班,培训三星级以上及部分贫困村党组织书记800名,市县对其他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式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基层村干部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3. 推动农村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协同发力
“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是农村先进的政治力量,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村先进的经济力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岱说,宁夏实施的“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紧紧抓牢抓实、用准用活了这两支力量,让他们成为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榜样和标杆,也成为推动农村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主心骨”。
在工作实践中,宁夏不断完善培育扶持机制,把村党组织带头人作为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抓在手上,改变过去村干部可强可弱、可有可无等问题,将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村级后备力量、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范围,帮助提升能力素质,促进作用发挥,并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成为致富能手。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是申学礼刚刚任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蒋河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的情形。2016年,一直在运输和工程建设领域打拼的申学礼放下手中的生意,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以高票当选。
“不争馒头争口气。2015年,村里的党员就发动我参选村支书,我当时生意很忙,就拒绝了。但后来我看到其他偏远乡村都搞得红红火火,我们村区位和交通都比他们好,却没有一点起色。”申学礼说。他熟悉市场,精通生意场上的门门道道,在他的带动下,蒋河村办起了存栏120多头的肉牛养殖场,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仅今年就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多万元。
面对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如何实现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量”的增加、“质”的提升,从而为抓党建、立产业、促脱贫提供持久动力?宁夏坚持本地培育一批、吸引回乡一批、外地招进一批,根据产业类型、规模大小、带动能力、年度收入等指标,分类确定致富带头人并登记造册,有重点地扶持,并建立梯次培育机制,促进“小的争中、中的培大、大的走龙头”,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带动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养两箱蜂的效益抵得上养一头牛。”宁夏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的90后大学生陈泽恩原本在重庆从事雕塑工作,受到党组织召唤后返乡养蜂,如今已成为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致富带头人。在吴忠市盐池县,80后杨彦昭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干过软件销售,在河南南阳开过健身房。前几年,返回家乡流转撂荒土地6000多亩种植荞麦、养羊养猪,2018年一年就收入80万元,带动300多户群众靠养殖脱贫致富。
截至2019年10月,宁夏农村致富带头人达16725名,先后带动38.6万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4. 促进“两个带头人”队伍融合转化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绿岛”,六盘山一带气候冷凉、土壤深厚、农作物病虫害少,具有发展冷凉蔬菜的独特优势。今年45岁的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村民王正军,就是一位靠冷凉蔬菜产业起家的致富带头人。1994年,高中毕业后,王正军一步步开拓市场,将小山沟里的高品质蔬菜销往重庆、武汉、郑州等大城市,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王正军对蔬菜的市场行情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有一次,王正军在外出考察时了解到,设施蔬菜、水果玉米的效益很可观,回来后,就一口气种了46栋温室蔬菜、400亩水果玉米,2018年净收入30万元。周边不少群众纷纷加入进来,王正军免费提供技术和销路。在产业带动下,这个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6170元增长至2018年的11200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景瑜说,宁夏有意识地推动“把党员和村组织带头人培育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党组织带头人”,建立完善“两个带头人”互促转化机制、带动机制,促进“两个带头人”队伍有机融合、转化提升,既为脱贫致富提供新动能、催生经济效益,也为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提供源泉活水、增强政治效果。
2016年,王正军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从“致富带头人”向“党组织带头人”靠拢。
盐池县青山乡猫头梁村的陈纪元早年靠承包工程挣了些钱,这几年回到家乡投资了一千多万元发展蔬菜和葡萄种植,让周边的村民能够打工挣钱。78岁的村民李雨家里有病人,陈纪元就专门给他挑一些轻松的活干,照样每天给120元工钱。近三年来,陈纪元仅给周边群众发工资就超过300万元,带动本村32户建档立卡户再就业,带动10多名年轻人返乡发展种植业。今年10月,陈纪元从预备党员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他说:“我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的百姓富了才算富。”
截至2018年年底,宁夏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等负责人的已占总数的30%,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又是致富带头人的占40%。他们在枸杞、瓜菜、酿酒葡萄、草畜、观光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5. 关于宁夏抓党建促脱贫的思考
抓党建促脱贫要把注重“人”的核心因素调动起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就要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大调整力度,不让平庸者占位子;加强教育培训,帮助提升能力素质,让他们说话有人听、有人信;及时做好相关保障,让他们办事“腰杆硬”、有条件为群众服务。抓党建促脱贫既要有抓的动作,更要有促的效果,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好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其中,有一个好的村党组织带头人至关重要。但现实中,村党组织带头人虽然是农村先进的政治力量,但不一定是农村先进的经济力量,而致富带头人即可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用他们的成功经验,给群众树起身边看得见、学得上,“你干我也干”“你行我也行”的榜样,把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思想转变过来,让群众行动起来,由被动转向主动,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角”。
抓党建促脱贫要注重运用产业发展思维。产业发展是促脱贫最持久最重要的方式。将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范畴,是对农村基层党建内涵的丰富和拓展,通过村党组织带头人对接发展产业项目,促进产生更多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提高农村、农业、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拉起产业链,织起产业网,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就业兴业、抱团发展。由此引导致富带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供源泉活水。
抓党建促脱贫要注重把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两个带头人”工程中,基层党委和政府部门通过领导包抓、部门包抓、干部联户,促进各种力量、各种资源向农村一线倾斜,“唤醒”群众走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道路的意识。党组织带头人把握方向、统筹衔接,与致富带头人互动,领办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形成“群众跟着带头人走、带头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群众最大的变化是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这样就把党和政府的力量、群众的致富愿望,通过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竞相发展、争先脱贫的良好局面。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王建宏、马永红)
关键词:抓党建促脱贫的宁夏实践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