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脱贫者说 脱贫者说
直播卖橙:“农家丫头”闪亮登场
新华社重庆1月9日电(记者王金涛、丁文娴)真想不到,这个大巴山深处、只有900户农民的三沱村,竟然有10多家快递公司的代理点,几乎家家户户是电商、微商,漂亮的“农家丫头”还穿着汉服,在这里进行网络直播卖脐橙。
三沱村隶属于重庆奉节县安坪镇,绝大多数村民以种脐橙为生。以前,年头不好的时候,一年下来就可能亏本。靠种橙卖橙发财,简直就是做梦。
5年前,脐橙之乡奉节县还“橙满为患”,每到冬季,县委、县政府都为脐橙的销路操碎了心,依然难改卖难状况,仍有不少脐橙烂在了橙农家里。
三沱村党支部书记余胜永远难忘过去的艰辛卖橙路:那时候,脐橙成熟后都被一次性采摘完,然后堆在家里,橙农们用油布一蒙,眼巴巴坐等商家上门廉价收购。他为了多赚钱,就自找销路,先是将自家的脐橙用农用车运到长江码头,再雇船运到万州、重庆等地,仅运输成本就占了售价的一半。有时候,没联系好船,就在码头风餐露宿,等上一周左右。船抵达目的地后,还要再联系批发商,批发商往往使劲压价,这一趟下来顶多挣个辛苦钱。
“有时候听说北京等大城市市场行情好,就赶紧联系货车运过去卖,但行情到底好不好,也只有去了才知道,经常得不偿失。总之,种脐橙也就维持个生计。”余胜说。
然而,橙农们昔日卖橙难、挣钱少的命运,却被互联网改变了。近几年,橙农们不再单纯依靠传统收购,而是主动跻身互联网经济大潮,尝到了大甜头。目前三沱村网销脐橙占比达40%以上,而网销价格至少比传统收购价格高1倍以上。
在古色古香的三沱村电商直播中心,90后“农家丫头”胡相菊不时举着手机走到室外,让绿油油的果树、黄澄澄的脐橙与浩渺的江水同框。
“我们家是脐橙种植大户,因为往年价格总是卖得不高,就想通过电商把品牌宣传出去。”胡相菊直播结束后告诉记者,去年11月中旬,她开始了“直播生涯”,化身“农家丫头”,带领全国各地的顾客通过手机屏幕走进田间地头,向他们推介脐橙、果酒等当地特产。最多时有几千人观看,一天能卖出几十箱脐橙。
除了直播销售和开网店,三沱村更多农民采用的是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方法——社交网络的口碑推广,却也很见效。
“做微商门槛低,朋友圈一发,再拜托在外打工的亲戚或在外地读书的孩子帮忙宣传,做得好的一个月能卖2000多箱。”余胜说,“我发现村民变精明了,寄出去的每箱脐橙里都塞一张名片。”
在接受采访的同时,余胜手机响个不停,打电话的全都是买脐橙的。“最近三年,脐橙产量越来越大,但不愁销路了。”他感慨道。
对于三沱村的互联网经济,村民毕明刚或许最有发言权。42岁的他是一家快递公司代理点的负责人,2015年刚接触快递生意时,远没有现在忙,年收入不过一万多元。后来行情越来越好,现在平均每天收四五百件货物,加上自己家的五六亩地,去年他总共赚了30多万元。
据余胜介绍,去年三沱村人均收入预计在1.2万元以上,家家有存款,收入最高的村民一年仅种脐橙就能赚一二百万元。他指着村里的主干道说:“这条街两边,几乎都是‘百万元户’!”
顺着他的视线望向更远方,满目脐橙树翠绿繁茂。20多年前,三沱村曾在三峡库区率先实现整村搬迁试点成功,成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典型。而今,脐橙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正带领这个山环水绕的村庄飞得更高更远。
关键词:直播卖橙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