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地方政协全会>政在协商 政在协商

福建省漳州市政协汇智补齐民生“短板”

2020年01月15日 20:33 | 作者:王惠兵 林燕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漳州1月15日电(记者 王惠兵 实习记者 林燕英)“去年来,我们共报送社情民意信息395件,全国政协、省委、省政协采用53件,省、市领导批示28件,促进了一批百姓关切的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1月3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主席张祯锦“晒”出的一份民生“成绩单”,引发了会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当天,突出民生补短板、增强百姓幸福感成为各个讨论组必聊的话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单一的家庭养老和财政支持的以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为主要形式的集中养老,已难以承担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刘丽贞委员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在各社会工作组织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引导低龄健康老人向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引导社会公益组织落户“时间银行”。

近年来,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导致心肌梗死的患者越来越多。郭昭军委员呼吁,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购置一定数量的AED,安放在学校、医院、动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同时,红十字部门可制订专门培训计划和方案,由政府主导,充分利用社会公益资源,在全社会分层分类开展AED使用培训,让人人学急救、懂急救、会急救。

针对群众关心的“看病难”问题,张建国委员“有备而来”,早早就在本子上列好了发言提纲。他认为,要强化政府主导,将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列入医改督查重点,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把办医自主权充分下放给县总医院,进一步明确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打造医疗利益共同体。

王金泉委员提出,当前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但漳州的夜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还比较突出。建议在不破坏景观和生态效果的基础上,按一定空间比例,允许在早期的城市景观内配套建设消费设施,打造夜间经济主题场景,进一步提升夜间生活的舒适度、便捷度,激发更多市民参与夜间消费的热情,“点亮”百姓的小城夜生活。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