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为了战“疫”,花木兰又出征!

2020年01月31日 19:46 | 作者:小香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深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面对疫情,当下我所能做的首先就是不出门,但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也想在这场全国战“疫”中出一份力。看到朋友圈大家伙都在讨论疫情、转发各种新闻报道,我就想通过各个媒体渠道给大家鼓鼓士气,把全国人民都在一起抗击疫情的这种支持,这种力量传播出去。我就提议戏曲艺术家共同唱响《花木兰》,用文艺力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这也跟我2003年我亲身经历过“非典”的经历有关。当时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坝,我的小香玉艺术职业中专院校将近1千人,有800名学生,100多名老师。在“非典”来的时候,我作为校长,立刻下令用最快的速度为每一名学生买回家的车票,将学生送到全国各地每个家庭中,当时的决策也受到所有家长的认可。回想起那个时刻,我还记得当时有个学生发烧,我们所有人都非常紧张。学校校医在送孩子去医院的时候突然抱着我,泪流满面地和我告别,说她想给她父母打个电话,因为她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这句话一下子刺痛了我的心。我当时就想,学校里的学生、老师其实都是我的孩子,而他们又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命根。我作为校长,我的工作、我的职责就是保证每一个孩子、每一名老师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整个学校无一人感染。

小

随着电视、网络各大媒体平台相继报道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我看到各地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各级政府为战“疫”奋力调遣,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把各种物资运到武汉。尤其是看到不分昼夜要六天建成武汉“小汤山”医院的全网直播画面,一下子触动了我。我觉得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应该做些什么。那个时候我一下子想到了《花木兰》。《花木兰》是一部百姓熟知、郎朗上口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花木兰》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奶奶率香玉剧社唱着这出《花木兰》在全国义演,为国家捐献了一架战斗机。戏曲《花木兰》充满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力量,我就想唱给大家听,鼓舞士气。于是我就连夜和家人一起,结合疫情情况,重新填写戏词。随即联系身边的朋友,像何赛飞、赵志刚、杨俊、武凌云、曾昭娟、王洪玲等戏曲艺术家们,特别支持我的想法,马上付诸行动,让我特别感动。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此时身在武汉,通电话时她嗓子几乎发不出声音,为把豫剧版的武汉加油—《花木兰》唱成黄梅戏味儿,克服身体不适和手机录制技术障碍,录制了好几次,用心、用情传递出武汉人民的坚强和对全国人民的感谢;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第一时间就录制好唱段,还热心教其他艺术家如何用手机录制;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在录音棚里一遍遍地录制,只为把最好的状态及唱腔呈现出来;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洪玲接到提议时,正在团里值班,下班后立刻在儿子的帮助下用手机录音,用河北梆子为武汉加油;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为唱好戏曲里的一句戏词“不分昼夜为生命抢时间”,把晋剧唱到豫剧的伴奏里,一家四个国家一级演员齐想办法,共同为武汉祝福;来自杭州的“越剧王子”赵志刚听到提议,也立刻着手录制,声情并茂演绎唱段,传递支持武汉的心声。

每一个艺术家都心系武汉,我作为文艺工作者,我的所能就是通过戏曲,通过声音唱出这首特殊意义的《花木兰》,通过媒体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敬意,告诉他们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武汉加油!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武汉添把劲儿!

祝福武汉!祝福中国!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校长)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花木兰 武汉 疫情 录制

更多

更多